加强阅读指导,积累好词佳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老师不但要积极引导学生超越课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还应该适当提出一些阅读和积累的要求。
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方式通常有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去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感悟文章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弄清楚不同阅读方式的特点。如:朗读是一种借助口头言语的阅读方式;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阅读方式,与朗读比较其优点在于:默读速度快而便于沉思默想,可用勾画、批注、做笔记等方法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复述的功能在于:训练阅读记忆力、理解力、联想力和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背诵是用于培养阅读记忆力的最佳方式,又是提高阅读感知和理解能力的良好途径,背诵也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
在阅读中丰富知识,还有一点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丰富词汇和语汇,因为知识常以词汇或语汇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的词汇和语汇逐渐丰富起来的方法很多,如:诵记词语、摘抄好词好句、自编词语手册等。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多了,词语自然会“顺流直下”,名言佳句也能信手拈来。因为阅读可以丰富积累知识,能让学生自我觉察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异同,使其能注意对书面言语的锤炼。
在短暂的“加强课外阅读”的研究过程中,我体会到加大学生阅读量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利之处在于:
第一:能增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
第二:阅读量加大,使常用词的词频增加,有利于巩固词语。
第三:能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阅读和说话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达到自得自捂之效。
当然,实施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学生年龄小,贪玩好动是天性,对读书不可能顷刻之间就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教师应该循序善诱、激发引导,逐渐让学生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