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 味 除 夕
郑陆中心小学 六(1)班 徐露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年三十、除夜、岁除等。这是中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除夕之夜,全家人要团聚在一起。首先要做的是包饺子。别看它看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并不简单。听妈妈说:“包时一定要讲吉利话。”我听了,觉得挻新鲜的,便也加入了包饺子的行列中,看着妈妈一会就包好一个,心里一着急,包的馅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多了把面皮胀破了,这边捏好了,那边又破了,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都没成功,急得我满头大汗,便随手一抺,妈妈和奶奶都大笑起来——原来我的脸变成了大花脸了。我有些气馁了,怎么都包不好,只好在这旁边看妈妈怎么包。咦?妈妈包的时候,怎么放了一个硬币呀?我问妈妈,妈妈说:“初一谁要吃到包了钱的饺子,就预示着这一年要交好运,吃到豆沙馅呀,甜甜蜜蜜,吃到辣子馅,从开年一路红到年尾,我还做了一些鼠、鱼形状的饺子给你吃呢!”听了之后,我准备多吃些饺子。除夕饺子包好后,当晚要煮,每人吃半碗,剩下半碗,这意味着年年有余。
除夕之夜,另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便是放爆竹,噼噼叭叭的爆竹声此起比伏,一道道彩虹划破夜空,鞭炮声和道道烟火把人们带进了欢乐的春节。还有一些地方在除夕放烟火,人们在美的烟火中共享天伦之乐。
除夕还有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就是守岁。民间称守岁为“熬百岁”,因为这一天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老百姓认为熬的时间越长活得时间便越久,小孩也最聪明,因此才有所谓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的场面,每家还要在堂层点上两蜡烛,俗称守岁烛。守岁烛讲究生花报喜,即燃烧中的烛头要呈虎刺梅状,叫“元宝”,生花报喜之俗又重新在人们中传开了,这一习俗反映了人们盼望幸福的愿望。除夕守岁是合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夜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除夕是忙忙碌碌中总透着一股喜悦的气息。除夕是那么有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不管是什么地方的习俗,都是那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