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综合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草房子》读书交流会。
事先我读了两遍岳乃红老师在亲近母语中期评估现场的交流会实录,理了一下思路,大概是按照“猜猜看”、“心心相印”、“真情告白”、“精彩回放”几个环节来进行的,随之也请几位同学回去准备一个人物的事件,好在交流时让大家来猜一猜。然后今天综合课,就一起来交流了。
显然,我的学生和岳老师的学生是有差别的,一边是对这样的交流早已驾轻就熟,一边却还在战战兢兢地敲着陌生的门。他们的表述大都是一个词或简短的一句话,又或者冗长得像升空半天还不绽放的烟花一样,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能比较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过没能呈现百花齐放的场面,当然这和平时课堂表现密切相关,好像害羞的孩子越来越多,不过好在今天的语文课有点复苏了。
我就在想今天的读书课收益不够大,是不是应当重新上,还是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毕竟不管怎么样,读完了书再交流交流,总会有所收获的。那么问题在哪儿呢?首先老师备课备得不充分,我拿到的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上的课也会和别人一样精彩,就像照名师上课一样。特别是刚刚起步,应当对每个环节有充分的预设,甚至可以把要交流的问题预先告诉学生,使他们有个准备;其次交流时要恰当地加以引导,怎样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加以阐述,当然这还与预设有关;再者对整个教学要做个合理安排,就像语文课一样,重点在哪儿,怎么突破,自己心里要有数。
这样一想,我的心里不再郁闷,因为我相信,通过两次的练兵,下次的读书交流会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