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欢迎光临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心灵是自由的,教育是幸福的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08日 录入者:顾晓兰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

心灵是自由的,教育是幸福的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郑陆中心小学  顾晓兰  

他如风一般自由,
似风筝翱翔天际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
他却在独辟蹊径
路途艰险却毫无忧烦
我们为明日愁颜
他只顾畅享当今
让每一刻壮美不凡
他来自何处,
触动你我心弦却又消失不见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烈日之下,他如同一片林荫
大漠之中,他便似一片绿洲
对受伤的心,他是良药一剂
恐惧着,我们都泥足于井底
无畏着,他畅游于海天之际
毫不迟疑地迎接潮汐
他如一片浮云独自飘逸
却是我们最好的知己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这是电影片头的一首歌。当汽车绕行在耸立的、光秃秃的山上,天高云淡,旷野无边,悠扬空旷的歌声响起,把我带回了高远的旷野之中。更打动我的,其实还是歌词。  

其实,电影本来的名字也还不错:三个傻子。
这是一部印度电影。160多分钟!说实话看之前真有点嘀咕:不舍得花将近三个小时来看一部电影。不过后来看了开头就不知不觉地看下去,一点没有觉得时间难熬。

   
电影的主要内容如下:兰彻是一个富人家园丁的儿子,从小对机械特别喜欢,偷偷到学校学习。后来就代替了富人的儿子去考了大学,他考上了印度最好的皇家工程学院。因为富人要的是工程师的学士文凭,而兰彻要的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学自己喜欢学的东西。
   
他的两个室友一个叫法涵,一个叫莱俱,(这两个名字翻译得有点别扭)法涵爱的是摄影,却被爸爸强迫来读了工程;莱俱热爱机械,但是因为家庭太过贫穷,压力很大,总是担心失败,担心自己不能承担养家活口的重任,因而心情暗淡、成绩平平。兰彻鼓励法涵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鼓励莱俱抛掉心里的恐惧,抬起头来做人、轻轻松松学习。
   
院长被学生起外号叫“病毒”,他自己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人,所以要求每一个人都要那么优秀,也都要像他那么古板,要无条件服从他。他的儿子喜欢文学,他却强迫他读工程,考了三年都没有考上,最后卧轨自杀。一个学生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勒令不得毕业,因而上吊自杀。可是,这些悲剧并没有让院长反省和悔悟。莱俱因为跟着兰彻恶作剧,学业又不好,也被校长勒令退学。莱俱跳楼自杀,幸好救了过来。电影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就像赛场,不跑快点你就会惨遭蹂躏。”大家都在努力,都想出人头地,可是活得不开心、压抑、痛苦。兰彻却活得自如、轻松,充满活力,还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当他以第一名毕业生的名分坐在院长的旁边拍摄毕业合影时,他笑得轻松,院长脸色阴沉。
   
不过,毕业之后,他就消失了。因为他要把学位送给富人的儿子,兰彻的名字也不是他的真名。他的两个朋友终于找到了他,还把他爱的院长的小女儿带到了兰彻的身边。兰彻在一个偏远而美丽的山区办了一所学校,但他同时又成了一个知名的科学家。
影片喜剧色彩很浓。当然很多时候也会让你笑不出来,甚至会流泪。结局却是大圆满。  

最重要的,是电影带给我们的关于教育与人生的思考。这不只是一个有关教育的电影,还是一个有关人生的电影。
    1
、我们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的人生目的是什么?
   
为了成功?为了达到成功?
   
什么是成功?是别人眼里的成功,还是自己心里的成功?
   
在世人的眼里,成功就是有钱、有权,有富裕的生活,有受人尊敬的地位。这可以是一个外在的标准。但是,却忽略了主体的人的内心感受。我们拥有了财富、拥有了地位,是不是一定就是成功的、幸福的?是外在的财富表示成功,还是内心的幸福感表示成功?如果用外在的标准来衡量成功,那只能是财富和权势;用内在的标准来衡量成功,则是内心的幸福感。
   
幸福感不排斥财富,也不排斥权势。也就是说,一个有财富、有权势的人,可能是幸福的;或者说,一个幸福的人,可能是有财富、有权势的。但是,却不是每一个有财富、有权势的人都拥有幸福感。财富、权势与幸福感有交叉,却不是重合。
   
那么,财富和权势更重要,还是幸福感更重要?
当然是幸福感。因为,幸福感能够带来财富,未必是大富大贵,却足以让人衣食无忧。幸福感是人生的感受,也是人生的追求,一个有幸福感的人,内心健康、做事积极,怎么会不成功呢?
   
就如法涵,他考上了皇家工程学院,美好的前程在向他招手,他将拥有财富、地位、声望。但是,他不快乐、不幸福。因为,他真正热爱的是摄影。不能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虽然拥有世人眼里的成功,他自己内心知道,他的不快乐、不自由。当他做他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他可能挣的钱不多,社会地位不显赫,可是,当他手捧着自己的画册,他多么快乐、多么有成就感啊!
   
追随内心的召唤,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可能地好,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这就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的幸福!

    2
、我们该有怎么样的教育?
   
首先是我们要教育出什么样的人?
   
从电影中,除了“工程学院”这样比较有现代感的名词以及别墅、好车等外,我感觉在观念意识上印度似乎是个离现代生活很遥远的国家:父母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校长的霸道与凶悍、主人与仆人的泾渭分明等等。但是,偏偏这个与现代文明似乎比较遥远的国度里,还会产生兰彻这样率性的人。
   
我们要教育按部就班、乖巧听话的“乖乖仔”、“乖乖女”吗?他们要么唯唯诺诺,缺乏力量;要么压抑、自卑,缺乏活力;要么钻营、世故,缺乏人格魅力。那样的世界太单调,也太无趣了!我们的世界要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跳跃着强劲的生命力。有个性、有爱心、有担当,自尊、自立、自主。不是奴颜婢膝,不是讨好掌权者的人。要有美、有爱,有那么一大群个性张扬、色彩艳丽、聪敏智慧的人。这样的世界才够美好,够让人喜欢。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努力做到最好。这最好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了。不是痛苦,而是快乐。
   
不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别人去看吧、说吧。兰彻不和同学争洗澡房,他到路边用浇花的水龙头来洗澡,对于路人的侧目而视,坦然无惧。这才是心里的真自由。因为自信、因为率真、因为快乐。
   
其次是我们怎样培养人?
   
用我们的意志去强迫人、用我们的权威去征服人、用我们的标准去要求人,这一切都在“为你好”的旗帜下,堂皇地盛行,堂皇地成为正统、成为普遍、成为共识。
   
我们把人看做不应该有自主意识、自由意志的生物。我们把自主、自由看做是邪恶的、不受管束的、扰乱秩序的坏东西,因而应该加以打压,甚至绝不允许它抬头,不允许它有生长的空间。
   
好学生的标准是听话,顺服。顺服于人的意志,折服于前人的经验和功绩。
我们不允许学生犯错,哪怕是不得已的错。我们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与我们不一样的想法、做法。一切都要在我所划定的那个圈子里来进行,不可越雷池一步。
我们不允许我们思路以外的思路存在。
   
院长的训话年年如是是应该的,学生的反应也该年年如是:深受触动、肃然起敬、庄严神圣。可是,兰彻偏偏不是被感动,而是去质疑;不是崇拜,而是思考。
   
我们把书本知识看得神圣不可侵犯,看做唯一的真理。什么叫机械装置?兰彻说:能省力的东西就是机械装置。机械装置能让工作变得简单,也能节省时间。今天很热,按下电风扇的开关,送来阵阵凉风,电风扇,就是机械装置;跟千里外的朋友说话,电话,就是机械装置;快速运算,计算器,就是机械装置;我们身边有很多机械装置,从钢笔头到拉链。这样的解释,任何一个外行都听得懂。这也是让我们对机械装置感兴趣的理由。但是,这不符合“学术要求”,老师要的是书本上的严谨而科学的定义,就是:实物构件的组合,各部分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借此,能量和动量相互转换,就像杠杆围绕支点转动,还有轮滑的枢纽之类。很正确,可是我们听不懂。老师说:你以为你比书还聪明?写书上的定义,不然就滚出去!(假如我们都没有书聪明,那人类还怎么进步?)兰彻只好用这样的语言来定义“书”这个简单的物品:记录、分析、总结、整理的工具,讨论并解释知识,有图片和没图片的,硬皮的,软装订的,护封的,没护封的,有前言、简介、目录、索引,用于人类大脑的启示、理解、改进、加强和教育,通过视觉实现,有时也用触觉。
   
在我们该宽容的时候,我们不懂宽容。
   
那个想做一个飞行(飞行器)的学生,乔伊,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当然,这是不对的。但是,一切制度、一切规定都是为了让事情变得更好、让人变得更好,所以,制度和规定是死的,但执行制度和规定的人是活的,制度和规定可以有一个通融的空间,这个空间依托于正义、诚实、善良等公理。我们也许说不清,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某些破坏制度和规定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公义和善的。比如,这个做飞机的学生,我们本可以给他多一点时间,允许他推迟一点时间交作业,只要作业合格(实际上,他的作业可能是非常高质量的),就可以让他毕业。可是,院长却不容任何通融,他只有制度和规定,无论任何的理由,必须按时交作业,否则就接受惩罚。耶稣说:你们所受的必不过于你们所能受的。但是,院长的惩罚却超过了这个学生所能承受的。他的父亲正满怀喜悦地等着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呢,他无法接受不能毕业的结果。
   
我们为什么学习?为了在竞争中得胜?我们不是在为获得知识的快乐,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不是为了享受我们的兴趣爱好,而是为了外在的东西而学习。为了分数、为了竞争、为了得到荣誉和认可。知识只是我们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院长被兰彻激怒,让兰彻做一回教师。兰彻给了两个不存在的词,让大家去从书中找解释。大家都努力去找。兰彻说:当你们看到这两个词的时候,你们兴奋吗?好奇吗?为获得新知识而激动吗?没有,你们都陷入疯狂的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
   
如何教育、如何教书、如何对待学生,影片中许多的细节都非常经典。
   
这部电影格调轻松,以大圆满收场,虽有眼泪,却终究笑到了最后。我喜欢。

 

                                                2012、1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