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责任 爱是奉献
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了教育的先机。”其实,教育就是一种爱的艺术。“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从教二十八年来,我反复咀嚼着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这句名言,思考着师爱的真谛;反思自己的言行,迫使我用赤诚解读师爱,用平凡演绎真谛。
我一直在教育一线工作着,并且教的都是高年级数学,每当面对一群天真无邪,烂漫如花的孩子们的时候,我努力工作着,把自己的热情奉献给我的孩子们。我找到了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颗爱学生的心。
某个星期一早上,我早早来到学校,走进教室,就埋头开始批作业。“黄老师,我今天把所有的家庭作业都做好了。”我抬头一看,原来是经常不做作业的翁××。看着他满脸高兴的样子,我笑着摸摸他的头,说:“你能完成家庭作业,老师也为你感到高兴,要坚持啊!”他使劲地点了点头。
翁××,是个机灵、可爱的男孩子。下课了,他总是围在你的身边,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有时说说他家中的趣事,有时讲讲他看过的书籍,有时说说他今天在家吃了什么什么蔬菜……就是这样一个满脸带笑的孩子,却经常不做家庭作业,让我伤脑。是什么原因呢?我从以前任教的陈老师那儿了解到,翁××的爸爸管理着一个公司,他的妈妈在银行工作,家长都忙于工作,缺少了对孩子的关心。我又找翁××谈心,从孩子口中得知,孩子以前还是比较喜欢数学的,由于爸爸妈妈每个星期天都让他去学奥数,他听得似懂非懂,云里雾里,现在,他越来越害怕数学,也就经常不做家庭作业了。了解原因后,我马上约来翁××的妈妈,我肯定了孩子的许多优点,如上课能积极发言,对人很热心,乐于帮助别人,也指出了他不做作业的原因,希望家长能抽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并且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他的基础还没有掌握好,而去学习奥数,孩子只会越来越害怕数学。他的妈妈听了我的话,决定不让孩子去学习奥数了,并且也答应一定抽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最后我们还约定,准备一本家校联系簿,每天记录孩子在家或在校的表现,及时沟通,对症下药,让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从此,我与翁××的妈妈开始了沟通:
黄老师,您好!翁××做了一张期中测试卷(AB),得82分,最主要的还是粗心造成的,同时不肯检查的原因。因此,我与他爸爸都督促他,竭力使他改正坏习惯,我们一定配合老师您,努力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给您添麻烦了,谢谢!
翁××的妈妈,您好!翁××今天上课表现很好,发言了很对次,并且都答对了。翁××的错题我也批了,还有错误,希望家长在督促他改好。我们共同努力吧,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进步的!
黄老师,您好!孩子的坏习惯一时难以改正,不论是记作业,还是做作业,总是不仔细,作业忘记记录,计算粗心大意,今天的家庭作业又有很多差错,在改正以后,我又另外出了几题,但他还是要错,其实我很灰心,他也太让我失望,但老师您对孩子如此关心,我真觉惭愧,老师您费心了,谢谢!我们一定好好配合您!
翁××的妈妈,您好!今天考的第五、六单元的试卷,翁××的计算对了很多,比以前有进步,你们不要灰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肯定会进步的。另外,督促孩子再背一下乘法口诀,要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尽可能3分钟以内背完。
……
就这样,我与翁××的妈妈针对这个孩子的点点滴滴进行了沟通,现在,这个孩子天天能完成家庭作业,成绩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期中练习居然考了89分,领到了一张 “进步之星” 的小奖状 。虽然翁××的身上还有一些缺点,如做作业不认真,贪玩,作业正确率不高等,但我相信,只要我和孩子的父母经常督促,耐心细致地做好他的辅导工作,将融融的爱洒向他们,这些迟开的“花朵”也能沐浴阳光雨露。
一切因爱而生,一切从爱出发。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学校,我就是这四十多个孩子的妈妈,我既有责任和义务教他们知识,更有责任和义务关心他们的点点滴滴。前年冬天的下午,放学后,我埋头批改作业,批完最后一本本子,天快黑了,我立刻关好灯,走出六年级办公室,锁好门,准备离去。环视空荡荡的校园,突然发现六(2)班的教室门还开着,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教室门口,刚想拉上门,发现教室里还有韩××同学,坐在位置上抽泣。我连忙跑到他跟前,摸着他的头,询问:“孩子,你怎么啦,怎么还不回家?”孩子低声说:“我膝盖疼痛,不能走路了。”原来早就听说这个孩子有严重的关节炎,发作起来痛得下不了地,再加上孩子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孩子由妈妈抚养,平时妈妈在常州工作,经常不回家,饮食起居就只能靠年迈的外婆了。看着孩子着急、无奈的表情,我连忙安慰孩子:“别怕,黄老师送你回家。”我把摩托车推到教室门口,让孩子坐到我的摩托车上,把孩子安全送到了他的外婆家。我回家时,天越来越黑了,寒风瑟瑟,手捏着车把冻得发痛,寒风迎面吹来,觉得浑身发冷,但我的内心是热乎乎的,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的学生不会挨冻了,也不会一个人害怕地坐在教室里了。
寒来暑往,二十八年的教书生涯,虽然辛苦,虽然清贫,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可我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孩子的一生,我永远不会吝啬自己的爱心、责任心。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