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担任六(1)班班主任的时候,我班有一个体育委员叫李云的,性格好强争胜,喜欢表扬,一表扬,他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和喜悦,干起活来更是不用说,人缘也特别的好,班里的男生女生都很喜欢他,但孩子气十足,面对挫折和自己所犯的错误不肯直接面对,有时会哭。
开学初不久,新一轮的班干部竞选又开始了,我找到他进行谈话,想知道他新学期的想法,通过交流,我能够从他的眼睛里看到渴望继续当体委的心情,能够看出他对体委这份工作的喜爱,但同时又看到他害怕被大家否定,情绪很复杂。我告诉他,不用担心也不用忧虑,给他一个月的适用期,看看他的表现,如果各个方面都很好,那么他就有资格继续连任;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那么只好不能再继续当体委了。
日子在一天天中流逝,每天课间,只要有空,我就会告诉他今天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他很欣然的答应了,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也愿意承担委员的责任去管理班级,但这样的坚持没多久,就被早自习的纪律问题给打破了,在被老师和同学认可的同时出现了骄傲的情绪,不能以身作则,我有些难过了。
那是十一月中旬,吃完午饭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刚走进教室,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劲,学生也不似往日,安静得多,我的直觉告诉我班级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班里一个女生小声的告诉我班级扣分了,因为早上李云在教室里不安静。我的心情是气愤的,而且充满责备的,无数个为什么在我的脑海中翻腾,我紧闭着双唇,用愤怒的眼观看着他,如果是以前,我会劈头盖脸地大声责问,我会让他当全班同学的面检讨,我足足憋了五分钟,用牙齿咬着嘴唇,我看见他把头埋得几乎和桌边齐平,我知道他知道自己不该犯错。这样尴尬而凝重得氛围被陆陆续续进教室的学生打破了,大家都在忙着做课堂作业,很快气氛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但是平静又被一个男生的话语打破了,“老师,我听别班同学说咱班扣分了!”从说话的孩子眼里我看出了心疼,利用班会我告诉学生,因为李云的原因,班级扣分了,这一周的流动红旗没有了,孩子们很难过,接着我说,咱们就按规定办事,那一刻我出奇的平静。
当天,在下课的时间,我跟他说,一、按照班规处置,二、写好说明书,反省要深刻,写完教给我。我没多一句废话,他始终低着头。他的内心也许在反省,也许在担心,也许在后悔……。放学,他把说明书递给了我,飞快地走出了教室,到走廊安静地排队,我拿起说明书开始读了起来,从字里行间我看到了孩子的后悔、自责、改过自新,我用红笔在他的说明书旁边一字一字写下我的看法,对他充满了鼓励和期望,更有对他诚恳的意见,希望对他能有帮助,并在我的帮助下有所长进。第二天,我把他叫到跟前,他头低得很低,那一刻,让我感觉他已经做好被老师批评的准备了,但我只是摸摸他的头,把说明书递还给他,很轻声地说:“李云这是你的。”我不知道孩子看了没有,但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三个星期……,他没在早自习纪律上犯过错误。
孩子就是孩子,应该允许他犯错误,但犯错后的孩子该怎样教育,对教师是个考验,如果因材施教,事半功倍,反之会扩大他犯错误的机会,如果班主任的教育模式化,一段时间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效用,但日子久了,孩子会变得无所谓,有时写要比说更有分量,更让人的心灵受到震撼,更让人能印象深刻——“润物细无声”。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