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从教的十四中,我做了十三年的低年级教师。每次接手一年级的新生时,我总要在心里祈祷,希望自己的运气好一些,分到的新生聪明的多一些,学困生最好一个也没有。但现实与梦想总有那么大的差距。班里不可避免地总有那么些个学困生。小林就是这些学生中最突出的一个。第一次看到他,是报名的第一天,他爸爸把他送到教室后要走,他拉着爸爸的衣服哭着不让父亲走。看着我纳闷的眼神,他爸向我解释说:“他怕上学。”在上课后的几天内,我领教的他的“厉害”,当教到数数时,他数不清,当教到数的分成时,他一窍不通,当教到最简单的1+2等于几时,他必须拿出手指掰了才知道,数字稍大一些的加法他居然连掰手指也不会。学拼音也很困难,无计可施。但我知道他的父母非常认真负责。放学后就一个负责教语文,一个教数学,每天都要教到很晚。我也下定决心,再多下点功夫,我就不信教不会。于是我下了课就把他拖到身边教,放学后等别的学生走了,把他留在学校再教,但成效不太大。由于成绩差,我也着急上火,有时也会批评他几句。同学看到他每次考不好,也都开始嘲笑他欺负他。渐渐地,他的脸上不再有笑容,每天把他留下来教他时,他都是哭得唏哩哗啦,没有心思再学习,他每天问奶奶:“明天是不是星期天?”当奶奶说是星期天时,他高兴地喊起来:“嘢!”当听到不是星期天时,他低下头说:“唉,我都不想上学了!”同事把这些话讲给我听时,我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非但成绩上不去,人都要出问题了。
每个孩子都有差异,看来我要正确面对孩子的差异。他比别人慢就让他慢慢学,随时鼓励他的进步,抓住契机引导他坚持努力就会胜利。他的父母也没有放弃,暑假里坚持天天教,慢慢地这个学期做口算时,他20以内的口算不再需要掰手指直接可以口算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会做了。今年的默写不断给我带来惊喜,新字经过几天的慢慢消化正确率越来越高。上课他高高地举起了手,一小节课文他能一字不错地读下来了,教的课文能背出来了。我不期望他能立刻追上其他学生,但小林与他们的距离不在再那么远了,这就是他的成功。
教育需要努力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求急功近利,只求顺其自然,对于学困生,我们老师必须学会等待,这也是我今后要不懈努力的目标。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