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经说过,“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更广阔的社会意义。如何在当今的形势下,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则是教育之魂。老师的身正,在德育中尤为重要。其身不正,何以为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为人师表,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这,也是教师的责任。
一、何为师德
在我看来,新时期的师德首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老师不同于父母,对学生的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这既包括先进的教育观,也包含新型的师生关系观,更涉及到了新形势下的不断发展的新要求,对教师来说既要使学生成才更要使之成人。
二、师德建设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要做好这振兴民族希望的教育,关键又在于去贯彻执行的千千万万的教师。作为人民教师,如何才能实行这一理想,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思想道德素养和敬业奉献精神,这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好书育好人的根本。因此在当前,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师的道德就像一面镜子,点醒他人;就像一场春雨,滋润他人;更像一面旗帜,鼓舞他人。让我们以此为方向而努力不息。
三、具体做法
如何加强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在我看来,只要切实去努力,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时刻以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这就是我们所要求并希望看到的。我们要发自内心的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诲人不倦。我们还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从严要求自己,做到用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真正做到让师德建设之风吹遍每一处校园,让师德之花开满祖国大地。
爱心是师德修养的必备因素之一。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爱的形式与内容,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日常的教学中,常会出现学生调皮捣乱、违纪犯规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极大的耐心,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这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只要教师把耐心和积极的态度化作爱,去善爱学生,去激励学生,我们将会收获更多的响应、支持、配合和学生对教师的爱,那是多么美好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爱在师生中传递,爱也在教学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学生也都在不断成长。
“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怀着一颗热诚的心,为我们一生引以为豪的事业而奋斗!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