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研究总结
本学期,按照研究计划,课题组以课程改革为指导,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方向,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践,调查分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原因,思考对策,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圆满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
一、成立阅读书库,确定研究任务。
结合研究内容,课题组广泛搜集学习资料,将相关理论上传到课题网站,并
购买了《课堂生态论》、《名师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教育生态管理》、《走向数学生态课堂》等一系列书籍。课题组要求全体成员认真阅读,并做好摘抄笔记,同时每一个月,在课题网站完成一篇学习心得,一篇评课记录,一篇课堂反思。
二、认真积极筹备,课题顺利开题。
九月最后一天,课题开题仪式在会议室隆重举行。常州市教研室龚国胜主任、徐惠仁主任和郑小钱国云校长、课题组组长张惠芬副校长、副组长邱金兰、周刚副校长和各子课题组组长以及骨干成员共计20多人济济一堂,共同参与了此次开题活动。
活动有序进行,首先是张惠芬副校长宣读开题报告,她向与会专家、成员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工作措施和计划,重点汇报了前阶段所做的工作,并规划了本学期研究行动,接着周刚副校长作为子课题组代表介绍了数学学科的研究计划。随后,两位专家做了具体、全面的点评和指导:龚主任认为本课题立足于课堂,站在教学变革和学校发展的起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相信有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本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果。徐主任提出,课题研究要明确基本精神,要对生态课堂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进行理论研究,不同的学科要形成不同的结构模式。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各子课题组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形成操作性强的行动计划,并建立工作制度。总课题组要领导各子课题组分步扎实推进研究工作,要每学期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研讨活动。他特别建议学校要将本课题研究纳入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努力做到科研活动常态化,日常教研主题化,只有这样,课题研究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加了开题仪式,全体成员感到专家的指导使研究思路更加明晰,钱校长的要求和期望让责任愈发任重而道远。
三、全面调查现状,掌握教学情况。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各子课题组结合本学科特点,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不足,形成具体翔实的调查报告。
比如数学学科通过调查发现:新一轮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着变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上来。但是如何有效组织,教师们感到缺乏策略;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听老师讲,不想自己先看书预习。说明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同时,也折射出我们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没有教给科学有效的方法。
四、生态专题沙龙,提高认识水平。
十月,课题组相关成员共28人相聚在郑陆中心小学阶梯教室参与了“做智慧教师,打造生态课堂”的主题沙龙活动。
大家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为凭借,从阅读这个角度切入,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畅谈了感悟:语文老师们共享了指导学生阅读的经验;数学老师讲述了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的精彩案例,英语老师介绍了自己每晚阅读的经历。面对“没有时间怎么办,阅读只关注量的积累是否正确?”的疑惑,课题组成员轮流诵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关于阅读的教诲,并达成一点共识:要坚定不移地指导学生阅读,教他们阅读的方法,并且自己也要每天与书相伴。随后,交流显得更自由了,每一个老师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与大家进行探讨:“要思考不要死记!”、“小学首要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教师要写教育日记”……一些强烈触动教师心灵的建议成为共同的话题。
沙龙结束时,邱金兰副校长给大家朗诵了她十多年来每天记录的教育日记中的两则,她对生活的感悟,教育得失的分析,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年轻教师。
“做智慧教师,打造生态课堂”,我们需要坚持阅读、精心备课、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勤于反思,而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核心——尊重儿童,这是全体与会教师共同的感受。
五、今后研究方向。
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逐渐认识生态课堂,今后,要进一步组织研讨,并结合调查现状,开展课堂研讨活动,从而真正打造生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