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我们永恒的追求
——郑陆中心小学教育沙龙“我眼中的生态课堂”侧影
“毕竟学校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六月的校园,一派繁忙的景象,六月的郑小,因教育沙龙“我眼中的生态课堂”而更加引人注目。
作为学校的主课题——“生态结构模式和技术细节的实践研究”已经研究了一年半时间,在这一年多里,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阅读《生态课堂论》和《教育的生本管理》等与课题有关的书籍和杂志,带着学习的收获,带着实践的思考,课题组成员代表20人于6月27日相聚在学校会议室,举行了主题为“我眼中的生态课堂”沙龙活动。
活动中,大家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自己对生态课堂的理解,虽然学科不同,但是不约而同地都谈到“生态课堂应当是学生的课堂,是充满智慧、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简约的课堂,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是充满尊重、民主、自由、灵动、高效的课堂……”虽然,当前课堂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老师们也有困惑,但是“营造出富有生命气息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挖掘学生生命个体中的韧性和灵性、开发学生生命个体的智慧潜能和创造才能,促进每一为生命个体的发展,提升每一位生命个体质量”是大家一致认同的目标。
课题组副组长邱金兰校长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做了提炼,她说,顺其自然是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打造生态课堂必须拥有的理念。我们每一位成员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容人的胸怀,伯乐的智慧,满足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好胜的心理需求。我们要民主、平等地去每一个孩子关爱,要自然和谐地去帮助他们,让他们自主合作地尝试、体验、实践,让他们在探究、生成中拥有自信。
课题组组长张惠芬校长则和全体成员分享了分管教学校长上海之行的收获,她希望全体教师学会倾听,在课堂上和学生平等对话,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她还和大家一起用心观看了“老师,我可以不爱吗?”这个视频故事,所有老师都被打动了,会议室里安静地分明听到了彼此呼吸的声音。
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能自由地呼吸,这是我们生态课堂不懈的追求。生态课堂,就像一本书,厚重地需要我们会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去追寻。这是所有今天参与沙龙活动的课题组成员共同的心声。
两个小时的研讨暂告一个段落,全体老师将在课题网站继续深入研讨,更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实践,期待生态课堂之花在郑小越开越绚烂!
(郑陆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蔡红 摄影:吴晓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