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品德教学的生态课堂
[内容摘要]红光暖尘,雨洗新秋,自然在其中,杏坛美得像一幅画;蓓蕾初成,梅映香雪,生命在其中,孩子美得像一首诗。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阳光、雨露和空气,孩子的成长同样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在生态的课堂里,道德认知鲜活起来了,情感体验充盈起来了,心灵感悟深刻起来了,人格品质健全起来了,课堂真正成为了积极生命流程中的驿站,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生态课堂 人文关怀 根植现实 生命体验 和谐氛围
引子:
课堂,你曾像一个密不透气的箱/禁锢了思想的自由飞翔;
课堂,你曾像一把锁/锁住了心灵的驰骋/锁定了智慧的生长;
课堂,你曾像一把标准剪刀/裁断过无数学童充满诗意的梦;
课堂,你曾像一座庙/因为有太多的清规戒律/一个无法令孩童们心驰神往的地方……
不,课堂/你应是物欲的世界里一座永不会沉没的岛/你应是岁月的风尘里一张永不会褪色的像/你应是连通世间每一个角落的网站/你应是一扇自由呼吸的窗。——曹永鸣
曾经,我们的课堂教学有那么多的无奈、迷茫和失落,它的机械、沉闷和低效在告诉我们,课堂已经出现了“生态危机”。初识“生态课堂”这一全新的理念,是在看过了特级老师曹永鸣的《生态课堂:生命的绿舟——小学语文“对话式板块教学”探索》一文之后。什么是"生态课堂"?曹老师认为,它是还生命真实的课堂,是还生活本真面目的课堂,是还生存交往要义的课堂,是让学生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的课堂。一言以蔽之,是迸发出强烈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的权威神话被打破了,教材的中心地位被动摇了,学生的个性被解放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真正成为了教学的追求目标。
全新的观点和理念仿佛一泓清泉,澄清了我在课改实践过程中迷茫的思维意识,激励着我去思考、追寻和探索,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在品德课堂这方土地上健康、滋润地成长起来。于是,笔者迫不及待地找寻起了品德生态课堂教学的定位,下面我结合几个案例来诠释品德生态课堂的几个特征。
* 人文关怀——生态课堂之“温暖阳光”
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弥足珍贵。生态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生命共同融入的课堂。教师与学生生命共同融入的品德课,意味着教师那见功、望利的眼睛能和学生看山、看水的眼睛聚焦,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每一节课负责,而且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生态课堂追寻的是品德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应当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有生命力的生态小环境,由这些独立的生命组成的课堂无疑是一个生态大环境,它不仅需要讲究“生态平衡”,也需要“生态保护”,这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生态保护”,需要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平等对话。如果说滔滔河流是两山之间的桥,绵绵细雨是天地之间的桥,那么,浓浓师爱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对话的桥。心桥飞架,对话变通途:心空月朗,地碧天蓝,襟怀若谷,话语涓涓而流,心门徐徐洞开。身置此境,话,谈清了;理,摆透了;情,交融了;心,贴近了。情至理顺,精神漫游。 “生态保护”,需要我们成为微笑的使者,微笑会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人文教育的阳光,更会让我们的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张扬人文精神。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才能聆听到生命成长的声音,才能捕捉到生命绽放中最精彩的音符。生态课堂需要我们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是不是按照学生的思维来思考教学)、童年意识(是否把学生提出的稚嫩问题和天真想法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了),需要我们懂得敬畏每一个生命。
* 根植现实——生态课堂之“肥沃土壤”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这样那样的一些课堂问题。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切入点,从中发现、选取有利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巧妙地与相关教材相结合,对教材进行开发、创造、补充,往往能收到理想的育人功效。
案例1:
在《让我来管好自己吧》的课始,我出示了“小叮当”的烦恼,启发小朋友:“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让‘小叮当’管好自己?”可是,这帮刚入学的淘气包却没有反应。原来,许多学生的注意力被阶梯教室的活动板椅子吸引住了。我用“比一比,看谁最听话?”、“看看哪个小朋友能像前排这位同学一样,做个守纪律、爱学习的好孩子?”来维持纪律,可不见效。于是,我故作神秘地说:“咦,怪了,这大教室里除了老师和小朋友的声音,我怎么还听见有一样东西在唉声叹气?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惊奇又大声地):“谁?”
师:“原来是我们有些小朋友坐的椅子,他们心里可难受啦。哪个聪明的孩子能猜出椅子的心事?”
生1:我想,有的同学坐在椅子上,老是这样(做翻动椅面的动作)动来动去,用力把椅子撞在下面的铁架上,椅子是不是撞疼了?
师(喜出望外地):言之有理!
生2:我也看见有小朋友在玩椅子,因为这个椅子跟我们教室的椅子不一样,它上面这块板(指椅面)会动的,所以很好玩。
师:椅子是供我们大家坐的,不是玩具。椅子说,有人老是这样玩,会影响他们的使用寿命的,到时,他怕身子坏了,就不能为小朋友效劳了,所以很着急。你说,我们没有椅子能上课吗?
生3:没有椅子,我们就得站着上课,那还不累死啊!
师:有没有同学觉得自己力气大,喜欢从上课站到下课的?
生(纷纷):我不要站,我不是大力士……
师:看来,我们都离不开椅子这个好朋友。不过,椅子不高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呢,他看有的同学管不了自己的嘴,老说些跟上课无关的话,学习不能进步,椅子真替这些孩子担心哪!假如你就是我们现在教室里的一把椅子,小朋友坐在你身上又吵又闹,你会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小朋友说些什么吗?
生4:我肯定会很难过的,我想对小朋友说,你们能对我温柔一点吗?我可是你们的好朋友啊!
生5:我想说,请小朋友上课时不要只顾自己谈话,那样的话,就等于白来上课了。
师:说得多好啊!谢谢你们替椅子说出了心里话,现在椅子的心里痛快多了。上课能管住自己的小朋友是能干的小朋友,知错就改的小朋友更是大家欢迎的小朋友。我想,此时此刻,那些有爱心的、要上进的小朋友一定也想对椅子说说悄悄话吧?
生6:我们不会把你当玩具耍了,我们要专心听讲。
生7:我想对椅子说,对不起,我不会再用力摇你了。
师(欣慰地笑了):听了同学们真心实意的一番话语,老师好感动啊,一(1)班的小朋友进步了。老师相信,一个在课上能自己管好自己的小朋友,在家里一定也不要爸爸妈妈操心,能自己管好自己,对吗?那么,你现在能不能帮小叮当出个好主意,让他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自己管好自己?
生9:我建议小叮当去买几本好看的书来,想看电视的时候就把书拿出来看看,这样就不会老想看电视了。
生10:买个小闹钟来,调好起床和睡觉的时间。如果按时了,就到挂历上打个钩,表示这一天做得好。
……
案例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分散,原因之一是对阶梯教室的椅子产生了新鲜感。于是,我干脆就把大家的视线引向椅子,引向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赋予椅子以生命,让它会思考,有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激起学生对椅子的高度关注和兴趣。再通过角色扮演(假如我是椅子)和几个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进入情境,担当角色、体验角色、理解角色,让学生在与角色同一的过程中,潜心思索、发现症结、放飞情愫。我想,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我关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现状,将孩子们的兴趣和违规现象的教育联系了起来,留给了他们反省和回味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育的人文教化功能,促成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 生命体验——生态课堂之“甘甜雨露”
生态课堂要求教师所关注的决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人,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他们此时此刻课堂学习的质量以及精神生活质量,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德国教育家季斯捷尔维格说:“不可能把文化修养和教育交给或者传授给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文化修养和教育自己的人,他应该亲自参加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从外部只能得到激励而已。”通过学生亲历的有效活动,让孩子自己悟到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该,什么是不该,即达成了自我教育,那么此刻的品德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案例2:
在《家庭收支知多少》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十元钱究竟有多重”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亲历“赚十元钱、说十元钱、花十元钱”的历程,品味十元钱的价值,让学生知道父母赚钱的艰辛,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的道理。课前,我布置了在星期六、日独立赚取十元钱的任务。学生经过自由搭配,组成八个体验小组,以捡瓶子、卖废纸、到汽车站、大排挡卖报纸、卖报等形式来赚钱。课上,我让大家讲述十元钱的故事。
师:赚十元钱的活动已经结束了,大家现在坐在教室里,也许有千言万语想向老师倾诉,如果我让你们用一、两个字概括一下心中的感受,你会说什么呢?
生1:我觉得是“难”。一是找工作难,二是打工难。我先说第一难吧……
生2:我感受最深的是“尊严”。有一次,我问一位叔叔要报纸吗?他没理我,我又问了一遍,他才抬起头白了我一眼。更可气的是,他还从我手中夺过报纸翻看,过后便扔给了我,大摇大摆地走了。难道卖报纸的人就不应该得到尊重?
……
讲述完各自的故事,我询问了孩子们的收获,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冷静的思索:经历了这次活动,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十元钱吗?
生1:我 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意思。
生2:我对“社会”有了认识。在饭店,我看到有些人吃饭非常浪费,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可惜,而好多下岗职工却生活得很艰难。
生3:我觉得我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去做大事,为社会多作一点贡献。
生4:我觉得人的品质有差别,有的好,有的差。
生5:原来赚钱是这么辛苦的事,以后我不会再乱花一分钱了。
生6:我觉得父母赚钱真的很不容易,以前他们让我少花钱我总不听,还编谎话向他们要钱,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以后我绝对不会这样做了。
……
亲历“赚十元钱”之后,学生渐渐地冷静下来,他们开始把活动的思考引向纵深,这时正是进行教育的有利时机,也正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点。
为了“导之以行”,让学生的深刻想法得以践行,课后,我又组织了一次活动:让学生把辛辛苦苦赚来的十元钱花掉。学生都显得很舍不得,纷纷选择了比较有意义的方式:有的买了学习用品,有的给蹬三轮车的爸爸买了副手套,有的愿意把钱捐给希望工程……
显然,“十元钱究竟有多重”这一活动的开展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意义,它带给学生的道德认识是深刻而又难忘的。我想该堂活动课之所以能有如此喜人的实效性无非是一点,即整堂课学生有了真正的自身体验,“十元钱究竟有多重”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是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到的,这是一种生命体验,是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关键,也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得以生成的核心。
* 和谐氛围——生态课堂之“自由空气”
在生态课堂里,需要激情,波澜不惊的课堂不可能吸引、感染孩子。课堂上,教师感情充沛、神采奕奕、潜心投入,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激发学生情感、富有教育机智、充满教育智慧的人。生态课堂给予学生的更多的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为此,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力的分配顺序,首先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才是认知。这样的课堂是充满智慧的、实现生命成长的生态课堂。
案例3:《我愿和你交朋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一个多月了,吴老师特别喜欢我们班的同学,想做你们的大朋友,欢迎吗?你们想不想了解吴老师?想了解什么呢?
生1:吴老师,你最喜欢做什么事?
师:给你们上课,和你们在一起。
生2:我想知道吴老师有什么兴趣爱好?
师:大家猜一猜,好吗?
生3:老师喜欢唱歌、跳舞。
师:小朋友猜得不错!吴老师小时侯就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如果小朋友愿意,我非常高兴现在就和大家一起唱一首歌,跳一个舞。(我和孩子们即兴唱歌跳舞)你们还想知道吴老师的其他事吗?
生4:你像我们这么大的时候有什么故事?
师(投影照片):这是老师十岁时的照片,照片上还有我的妹妹和弟弟,小时侯的我们可淘气了。我们生活在窄溪农村,记得我家门前有一棵葡萄树。一年夏天,我们突发其想,看到大人们把四季豆在开水里煮一下,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晒,做成了豆荚干,于是,我们也想自己动手制作葡萄干,因为我们三个都太爱吃葡萄干了。说干就干,摘葡萄,洗葡萄,煮葡萄。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葡萄煮烂了,我妹妹的手被开水烫伤了……晚上,爸爸妈妈回来,我这个带头的当然吃了一顿“好果子”。现在想起来,我还觉得可笑,小时侯怎么这么笨?小朋友,这就是小时侯可爱又可笑的吴老师,你们喜欢我吗?谁愿意像吴老师一样勇敢、大方地介绍自己,让更多的小朋友记住你?
师:要想让小朋友记住你,老师告诉你们几个秘诀:作自我介绍时,首先要有礼貌,向大家问声好;然后勇敢、大方地介绍自己,可以说说自己的爱好,喜欢什么,也可以介绍你的爸爸妈妈、家庭住址等。在别人作介绍时,我们还应该安静、专心地听,这样也是有礼貌的行为。可能有的小朋友暂时还不敢到台上介绍自己,没关系,我们先试着说给你同桌的小朋友听听。(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了,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互相介绍。)
在这个片段里,笔者有目的地创设了富有亲和力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获得经验、知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笔者的自我介绍是学生的范例,其中的那个可笑的故事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学生心目中,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神秘不可测,而是可亲可敬,与他们有着共同话语的大朋友。尤为重要的是鼓励了一些害羞、胆小的孩子,也许在以往的课中,他们常常会因为默默无闻而沦为遗忘的角落,在生态的课堂上,他们找到了自信,积极地融进班级活动,实实在在地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学校生活的美好。生态课堂的和谐氛围,就像清新的空气,无形,无色,但弥散在教室的每一块空间,使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尽情地呼吸,让生活变得洒脱,心情变得美丽,使学习的每一天充满快乐。
尝试着让我的课堂生态化,我感受到了品德教学的魅力,它沐浴人性的光辉,享受思想的自由,它充满诗情画意,充满教师的热情和学生的向往。这样的教学是一种精神相与,是一种生命交融的幸福。对品德生态课堂的思考和探索,我还仅仅是开始,而要让品德课堂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让学生在生态课堂上享受、成就自己的诗意人生,则将成为我永远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