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生态课堂
我心目中的生态课堂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我心目中生态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首先,我心目中的生态课堂应是轻松愉快的课堂
我们经常听孩子说我最喜欢上什么什么课,我喜欢某某老师,其实,这些都是学生在主观上对某位老师的喜爱,以至爱屋及屋,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设想,一个对老师情感冷漠、态度抵触的学生可以学习得很好。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
2、其次,我心目中的生态课堂应该是真实高效的课堂
真实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展示学生探究知识的原生态,展示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思维存在较大的差异,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行真实的展示,能促使学生思维活动更活跃。真实的课堂,不应像某些公开课那样,为了迎合听课人的口味,故意制造一些“表面繁华”,结果造成教学的“失真”。真实的课堂,也不应像有的教师那样不敢暴露课堂中真实存在的问题,结果造成双基不落实,训练不到位,教学花样多,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教案、课件牵着教师和学生走,师生互动性不强,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这种追求教学本质以外的表演课,只会使课堂走样,只能给学生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导致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标签化、看点化,造成教学的“形似”而不是“神似”。我们应该追求常态环境下的数学课,追求那种“返朴归真”的家常课。真实的课是不加粉饰的,是值得反思、需要重建的,是有缺憾的课。
3、再次,我心目中的课堂应该是关注预设与生成的课堂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
4、最后,我心目中的课堂应是充满赏识的课堂。
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当老师把信任、赏识、激励毫不吝啬地给学生时,学生的内在潜能被激发出来,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一堂充满赏识的课,一定是一个充满自信,轻松而愉快的课堂。
基于以上考虑,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不再是“正确与错误的裁判”,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应该以一颗童心对待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在我们的课堂上应该让人情更浓一些,让赞赏更多一些,让鼓励更多一些,让笑容更多一些,让宽容更多一些。
总之,理想的课堂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理想的生态课堂,应该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舞台,是一个智慧生成的地方,是一个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场所,是一个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