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生态课堂”
通过一学年的课题研究,我对生态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生态课堂是回归自然、崇尚自主、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形成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完善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成熟的舞台。”这是《课堂生态论·和谐与创造》中的观点,而在我看来,生态的课堂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是互利共生的呈现,是多种异化的处理……
生态课堂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具有生态性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直接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尊重与信任,而且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其所授的学科上来。”是的,唯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课堂充满活力的源泉呀!当然,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在课堂上淡化教师的权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良好的主体间性。而更为重要的是要真正尊重学生。
在教学《水上飞机》这篇课文时,我感觉课上得特别的爽。究其原因,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孩子们喜欢水上飞机,它那独特的样子很令人惊喜。另外,在我给大家讲述了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诞生的故事后,孩子们更是听得入了迷,同时也对我这个老师很有好感,一直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嘿嘿,这也许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给课堂带来的和谐吧!对了,在结束教学时,我为孩子们安排了这样的复述:小海鸥遇到同伴,向他们介绍了自己的新奇见闻……而我更是参与其中,充当好奇的同伴,适时点拨“小海鸥”把水上飞机的知识介绍得更为详细。哈哈,这下子,孩子们就对我更好了。
下课了,但孩子们还围在我身边不肯离去,因为我成为了他们的好朋友,因为我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的语文课堂。怎么样?还行吧?
生态课堂之跨届的互利共生
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课堂生态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和共生性三大生态特征。而其中的共生性强调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对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共生关系,《学记》一文中曾经这样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学友之间在学问方面的相互切磋和合作,对彼此的进步和发展都大有裨益。而教学《长城和运河》这一课时,我就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的无穷魅力。
说起《长城和运河》,我已经不止一次教学这一课了。又一次教学这一课,我的眼前却浮现了教学上届学生时的情景,因为那是一段让人难忘的记忆。记得当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运河是“动人的诗篇”?“动人”能不能和前一部分的“不朽”换一下呢?
问题一出,课堂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都沉浸在了默默的思考之中。也是的,这个问题还真是很难回答,我自己也感觉难以说到点子上呀!一阵沉默之后,有只小手慢慢地举了起来。
“老师,我觉得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非常的雄伟壮丽,所以用上‘不朽’比较恰当。而运河像绸带是柔软的,所以是动人的。”
“老师,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巨龙和绸带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所以要分别用‘不朽’和‘动人’。”
听着孩子们的回答,我欣然一笑。嘿嘿,还是上次教学时闵威的回答最让人满意了!哈哈!我又一次控制不住自己而笑了起来。
“怎么样?想听听 邱 老师原先教的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吗?告诉你们吧,那可真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回答呀! 邱 老师原先的一个学生说,在他的眼里长城就是一个威武雄壮的男人,而运河则是一个温柔美丽的女人,所以要分别用‘不朽’和‘动人’。你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
“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是呀,真正的生态课堂不仅是课堂上孩子们在学问方面的相互切磋和合作,也可以是像我这样的跨届的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呀!只要是对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裨益的,就一定是好的、生态的。
生态课堂之教学的“异化”
纵观如今的课堂教学,不乏有各种“异化”的现象存在。
一是教师的“异化”。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引领人的教师,他要依其教育理想来教导学生。在引领学生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榜样、心理医生、家长的代理人、朋友与知己等角色。而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往往会忘了这一点,会不由自主地扮演着权威角色,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从而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就沈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虽备课精心,该考虑的都考虑到了,但面临课堂的实际情况却无法应付自如,总想着怎么把孩子们的思路牵回到自己的轨迹上来,以至于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很忙乱,也很失落。当然,把这一切说成是教师的“异化”有些为过,但似乎也是一种体现吧。究其原因,公开教学还上得太少,课堂生成和课堂机智的问题是需要一定的舞台操练的,练多了才能得心应手,方能体现出教师的引领作用。
二是教学目的的“异化”。教学目的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批判标准、出发点与归宿。教学目的的异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教学目的的产生与它自己本性相敌对的教学目的。从本质上来说,教学目的应该是为人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并不完全如此。羌老师峰执教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虽然教学的条理是清晰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高涨的,也能关注到一些语文知识点的教学处理,但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很明确。换句话来说,是由于教师对教学节奏的把握失当,使得有些教学目的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让人感觉教学目的出现了“异化”。当然,严重的前松后紧、随意的字词教学、无谓的幽默语言和有些知识点的错误也是不应该有的。当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用心去做,课堂的异化一定能够得以处理,课堂的明天将是无限美好!
《课堂生态论·和谐与创造》一文中还提到这样的一个观点:“生态化的课堂教学追求这样的目标境界: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关注知识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自由的环境,实现教育的生命价值。”这,不正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吗?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