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反思
姓名 |
蔡红 |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五(3)班 |
时间 |
2.23 |
授课内容 |
《梦圆飞天》 | ||
教学片断(案例陈述) |
《梦圆飞天》是一篇通讯报道,我抓住“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这一主问,让学生经历了个人默读感悟——集体交流体会的过程。那“等待时的紧张”、“倒计时的激动”、“飞船升空时的壮观”、“传回‘飞行正常’信息时的自豪”、“发射成功后的喜悦”无不振奋着孩子的心灵,激荡着他们的情感。每交流一处,我或抓住关键词体会情感、或想象画面、或引出弦外之音……感情在朗读中达到高潮。之后,我采用个性化的朗读方式“你觉得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杨利伟问候的段落?”让学生尝试读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味道。并且,在欣赏杨利伟给我们描述的太空画面和地球景色时,我引出了学生们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杨利伟为什么要给儿子描述这样的景象呢?”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积淀,一下子悟出:为的是希望儿子长大了也能像他一样成为优秀的宇航员,探索太空。老师则进一步引导:未知的世界充满神奇,杨利伟其实不仅仅是告诉他的儿子,他是要告诉所有和他儿子一样大的孩子,告诉坐在教室里的我们,长大了要不断探索。由这个疑问,我们又交流了“为什么出发前杨利伟格外平静”这个问题。 | ||||
课后反思 |
整堂课,我充分彰显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首先是让他们自由默读6—15自然段,寻找自己感受最深的场面,然后是选用不同的语气来读杨利伟的问候,正如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课堂上呈现了不同姿态的美,有的对“发射时的紧张”情有独钟,有的对“壮观的升空画面”回味无穷,有的为“发射成功后的喜悦”激动不已;在朗读时,有的认为要用深情的语气读,有的说要读出自豪来…… 特别是后来解决学生质疑的环节,更是体现了“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于学生”的理念。 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就是生态课堂,给学生提问的机会,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给学生交流问题的平台,真真切切从文本重点出发,从学生立场出发,让他们学有所获。 当然,文章开头的场面描写,在接下来的习作训练中,我还要加强指导,让课文真正成为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