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棋》教学反思
《学棋》是篇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课文讲述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从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课文极其简单,乍一看似乎都很明白,但如同运用语文的方式将这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镌刻孩子的心田,让他们学有所得呢?在教学设计中,我紧扣研究课题,让了解学生学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侧重于教给学习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片段一:
师;谁再来完整地介绍一下秋?
生1:(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听出来了,你把“远近闻名”读得很响亮,是在告诉大家秋的名气大呢。谁再来读?
生2:(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把“下围棋”读得很响亮,是在告诉大家他是下围棋的。……将不同的字读得用力,就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这是关于朗读的教学。这个环节,我想要告诉学生,不同的重音能表达不同的含义。因而在朗读过程中,应有所侧重。也只有将一些关键字词读清晰,才能准确的传情达意。
片段二:
师:以前我们读书,都是大声朗读,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另一种读书方式——默写,它需要你们用心读,嘴里不可以发出声音,但嘴唇可以动。明白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划出“一个学生”学棋的句子,用曲线划出“另一个学生“学习的句子。
应该说,现在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依靠老师的讲解到中高年级自己独立思考课文的阶段。在默读中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因而在教学中,我着力对学生讲情默读的要求,把要做的事情(读、划)进行投影,对于指导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片段三:
师:(生齐读第三自然)另一个学生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老师教,他的朋友会学得出色,而他的棋艺始终没有多大长进。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来告诉他?
生1:因为他听课的时候走了神儿,所以就学不好棋了。要是他能专心听讲,也能成功的。
生2。因为他上课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所以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
这是本课的主旨所在,是需要学生领会懂得,并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运用的:不管做什么,都要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但作为一堂语文课,这样的道理只需领会,无需明言。学生能做这样的回答,就表明了他们已经心有所悟。
以上是觉得本课处理较好的环节,另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存在。
1、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导致了“演一演”没能进行。原本打算在学生学完第二自然段的时候,让他们扮演一下学棋的过程,想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惜,由于时间没能把握到位,此环节没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