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教后反思
“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于是淘金者们便蜂拥而至。文章的主人公彼得·弗雷特也想去碰碰运气。正当他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却发现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智慧告诉彼得·弗雷特,在这片土地上种上鲜花,必将获得另一种成功。整篇文章内容简明,情节曲折。从“扫兴”到“失望”,从“发现”到“有所感悟”,从“全部精力”到“成功”,作者通过前后两个故事片段的对比(挖金、种花),既成功塑造了勤劳、坚强的彼得形象,又很好地展示了彼得智慧、机敏的另一面;既将富有哲理、引人启迪的深刻内涵寓于简单平实的语言文字中,又巧妙利用语言文字的本身无穷魅力,深入浅出地为学生揭示了这么一个道理:要想获得财富或者成功,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必须拥有智慧的头脑。在教学中我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1、随文解词,方法多样。
字词教学,我采用了好几种方法。比如教学“不无骄傲”,我先让学生说说不无骄傲的意思,然后通过朗读体会不无骄傲就是非常骄傲、自豪的意思。而词语“若有所悟”的理解,则是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彼得淘金失败,他悟到了什么,彼得看到绿绒绒的小草,他悟到了什么,最后终于成功,彼得又悟到了获得真金的方法。和“埋头苦干”,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是非常的丰满。
2、巧破难点,方法多样。
首先,彼得种花,文中只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而事实上,彼得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换来了成功,这“全部精力”内涵丰富。此处,我利用图片,配以音乐,创设了说话、写话的情境,让学生好好想象一下期间彼得的付出,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彼得为了种花付出了“全部精力”。
对于文章最后彼得成功感言中“真金”的理解,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此处,我设计了引问题,彼得,您真的在土地里找到黄灿灿的金子了吗?学生回答“没有”,那这块土地里有什么?(鲜花、努力、汗水、思考、坚持)最后顺理成章的巧破难点,您用努力、汗水、思考、坚持换来了——,这就是真金,难怪作者要以“金子”为题。意味深长地读一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