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对于这样一篇说明文,我们往往会觉得教学很枯燥。如何让说明文也上得有声有色,增加一点趣味性,从而给学生一种高昂的学习情绪,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参考过很多教案之后,我觉得将课上得简单实在些为好。生态课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文中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我没有让学生直接来说其特点,而是出示了一副驯鹿的图片,让学生来判断这是不是麋鹿。学生在判断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课文中的语句进行研读,寻找判断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就已经掌握了。我有追问“麋鹿的哪些特点,使得它适应了沼泽的生活?”又请学生来排一排“麋鹿之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来了,不再是枯燥的讲解,而是激情的自我寻找、发现。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课文第三部分“麋鹿的传奇经历”时,我本着简单高效的原则,让学生直接根据课文完成表格,从这张表格中就可以感受到麋鹿的生活经历的坎坷,漂泊不定,颠沛流离,这样引导学生感受麋鹿经历的传奇也就较容易了。
我们追求的生态课堂,是一种和谐的氛围,是尊重的眼光,是主体的凸显,简单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