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
作为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如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林冲形象。1、出示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论。》《水浒传》第七回中对林冲的描述……读了这段资料,林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顺势引导:林冲武艺高强)文中哪个自然段直接描写林冲武艺高强,快速默读全文,找一找。(第7自然段。)二、学习第7节,聚焦林冲的“一横 、一推、 一扫”,通过讲解、朗读,感受林冲的武艺高强。三、学习第2、3节,体会洪教头其人,以洪教头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衬托出林冲的彬彬有礼、谦虚忍让、武功高强。四、体会柴进其人,衬托林冲的武艺高强。通过品读柴进的豪放侠义、礼贤下士,让林冲的形象再次丰满、鲜明。五、通读全文,全面感受林冲个性,关注不一样的林冲。六、揭示写作特色,引导阅读经典《水浒传》。七、布置作业1、练习复述课文。2、课外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
第二课时的教学,林冲是主角,是中心,所以教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一、 聚焦林冲的三个“一”
《林冲棒打洪教头》,全文最能体现林冲武艺高强就在三个“一”。洪教头使出浑身功夫,来了个“把火烧天”时,林冲一眼便看出破绽,把棒一“横”,第一个回合持平。第二个回合洪教头更是气势汹汹,劈头打来,林冲只是轻轻往后一“退”,便避开一招。真是知己知彼,足智多谋。第三个回合,林冲见洪教头方寸已乱,“还没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于是一“抡”,一“扫”,便使得洪教头倒在地上,羞惭逃开。仅三招,一个武艺高强、武德高尚的林冲便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二、 两大配角烘托林冲。
为了让林冲的形象丰满起来,教师让学生品读洪教头和柴进。首先认识洪教头的气势汹汹、心狠手辣,再品读洪教头的狂妄自大、粗鲁无礼;接着体会柴进的豪放仗义、敬重豪杰、礼贤下士。在两大配角的烘托下,林冲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明。
三、 感悟《水浒传》写作特色,为写作服务。
《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所状,人有其声口”。而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抓住林冲的语言,尤其是动作,对洪教头的神态、语言都做了精彩的描写。由此联系到学生作文,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反映人物的个性。
当然,在教学前要大胆整合教材,精心预设,在教学中要避免随意化,语言要精练,教学环节要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