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学反思
郑陆中心小学 顾晓兰
《少年王冕》这篇课文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如何孝顺母母、学画荷花的故事,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揣摩,我这样来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
一、字词教学,扫清拦路虎。这是学习课文的前提,只有扎实地掌握了生字词才能顺利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本课生字不算多,有几个字在书写上要注意,如“冕”“秦”“攒“等,还有三个多音字“供”“闷”“载”。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本课按时间线索记叙了王冕四个年龄段发生的事情:七岁父亲去世靠母亲读书,家境贫寒;十岁替人放牛,却仍不忘读书学习;十三四岁边放牛边学画;十七八岁终成“画荷花的高手”,离开秦家。课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所以我抓住“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个年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等有关年龄的语句,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并分段。
三、再读课文,初品人物形象。
通过分年龄段朗读后,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了较好的整体把握,对主人公王冕也有了初步的印象,所以我适时提问“王冕的少年时代虽然很不幸,但他的品德却如他画的墨梅那样,清香四溢,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人?”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孝顺母亲”和“勤奋好学”。
四、精读课文,体悟人物形象。
有了初步印象后,接下来就带着学生精读课文,通过品读关键词句,谈感受,来体悟人物形象。课文中能表现王冕孝敬母亲的地方大概有五处,其中六七自然段表现出来的对母亲的孝敬很浅显,学生读过课文后就能体会到了,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就没有安排让学生感悟。而是重点抓了两句话,一句是王冕安慰母亲说的那句话:“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到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读呢。”王冕是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他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安慰他的母亲,让他母亲少些内疚。在教学这一处时,主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王冕这样说是为了安慰母亲,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再体会王冕的孝敬之心。另一处就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遇到秦家吃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学生能感受到王冕的孝敬之心,但就这样简单的让学生谈体会,往往不能真正的让学生感动,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王冕每一次的用荷叶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包着带回家给母亲时,他都是怎样想的?”学生在联系上下文思考这一问题时才真的动了情,所谈的感想也才能打动人,然后乘机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心中的感动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主要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形成对王冕“孝顺母亲”“勤奋好学”的印象,随后着重品读如何孝敬母亲的。整堂课内容还是较充实的,也正因如此,感觉课堂时间不够用,有些拖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