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反思
姓名 |
吴晓亚 |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
时间 |
2013.3 |
授课内容 |
《记金华的双龙洞》 | ||
教学片断(案例陈述) |
学生找出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师:请你去掉这些句子,读读课文,有什么感觉?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师: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读起来不顺。 生:觉得前后句子之间脱节了,比如……让人摸不着头脑。 …… 师:所以,这些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显得很重要。它们就像人身上的关节,起着连接全文的作用。 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生:映山红,很有精神。 师:映山红的另一个名称是杜鹃,为什么作者在这句话中要用不同的说法? 生:因为这儿是山上,用映山红这个名称似乎更适合。 生:野生的映山红更有精神,和盆栽的进行区分。 师:还有一点,就是避免重复。 师:什么叫臀部? 生:(笑了)屁股。 师:作者为什么用“臀部”而不要“屁股”? 生:这个词显得文雅些。 师:对呀,大作家写文章,虽朴实,但每个细节都是那么妥帖,值得我们学习。 | ||||
课后反思 |
还记得前年执教了《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自我感觉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今天重上这一课,在一些地方进行了改进。 上次课堂的导入,由于预设不到位,感觉不成功。今天我就开门见山,理解“记”的意思,并让学生起题“记常州恐龙园”,还例举古人的《桃花源记》《醉翁亭记》以补充。 今天我还充分关注了作者的遣词造句,比如作者为什么有“臀部”而不用“屁股”,这是针对学生作文中的粗俗弊病讲的。“映山红”和“杜鹃”的用词,也让学生进行细细的体会,感觉作者用词的妥帖。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根据上次老师们提出的建议,这样设计:请学生读一读,找找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说说有何特点?并说说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种景物来写?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再感受作者严谨朴素的语言风格。 有了实践,才有反思;有了反思,才有进步。我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求取进步,让课堂渐趋精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