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蔡红 |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2013.4 |
学习内容 |
生态课堂:教育的又一种追求 |
片段摘记 |
生态课堂的主导因子——教师的角色转换。 生态课堂不只呼唤学生主体角色的真正回归,同样呼唤教师主导角色的真正回归。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指出:在传统的驯化教育实践中,教师是学生的教师,学生是教师的学生。在新的解放教育实践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教师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学生的学生重新“诞生”。同时,他有责任向学生建议:学生作为教师的学生应当“死去”.以便作为教师的教师而“重生”。这段话意味深长。如果“教师是学生的教师”不“死去”,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不是“新的解放教育”的课堂,而是“驯化教育”的课堂,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课堂”。因此从教师的角色来说。必须实现的第一个转变就是“老师”转变成“导师”、“导引者”,也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没有这个角色的转变,主导因子就不可能为课堂的主体因子提供各种需要的、到位的、温暖的服务,更不能为主体因子的学习与成长创设自由、和谐、快乐、尝试的生态体验场。 | ||
阅读感悟 |
生态课堂上,教师是导师,是导引者,然而,在我们身边,就拿我自己来说,有时精心备了课,学生却没有积极的反应,于是忍耐不住就把他们批评一顿。有几回听公开课,上课的老师也是“急火攻心”,面对学生的错误,没有改变教学方式去适应学生,只是责怪。现在回过来想想,虽然自己是花了不少时间备的课,可是备课的时候有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有没有想一想学生会怎样的反应?他们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教学设计里能被激发出来吗?面对错误,面对不解,我们应当增强启发学生的能力,启迪他们去寻找到答案,这才是生态课堂应当追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