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反思
姓名 |
吴晓亚 |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六1 |
时间 |
2013.05.15 |
授课内容 |
《理想的风筝》 | ||
教学片断(案例陈述) |
学完课文主体部分。 师:读一读第二节,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学生按要求读。 生:这一节写了春天的美景。 师:写了哪几种景物? 生:写了柳枝、连翘花以及风筝。 师:春天的景物那么多,为什么作者选择了这几种景物来写? 生:因为这儿写了风筝,从而引起下文中由风筝而想起了刘老师,想起他放风筝的情景。 师:写风筝是为了引起下文,的确是的。那还有两种景物呢? (学生沉思而不得。) 师:细细读读句子,关注作者的写法与用词,你读了句子有什么感觉? (学生再读、再思) 生:第一句作者用了拟人手法,感觉春天很美。 师:那你的心情呢? 生:很愉快。 生:第二句说连翘花“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让我想起后面刘老师顽强的生命之歌。 师: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生命之歌? 生:乐观坚强的生命之歌。 生:热爱生活的生命之歌。 …… 师:春天多美,花儿的生命之歌与刘老师的生命之歌互为衬托,原来作者在写景物的时候已经为后面的内容奠定了一种基调,就是积极向上,乐观坚强。此时,你觉得作者写景是随意写的吗? 生:不是,是为衬托后面的人,引出后面的事情。 师:所以我们以后在进行环境描写的时候,要注意景物的选择,因为景物的描写往往能烘托一种氛围,为后文的人物特点做好铺垫。 | ||||
课后反思 |
备课时,不知怎么的,突然关注到这个写景的小节,仔细读读这个小节,发现这段话很值得琢磨,作者苏叔阳选择这样三种景物来展现春天的美好,但这仅仅是为了展现春天吗?不是的,环境描写往往具有奠定文章基调或渲染一种气氛,或与文中人物故事相互衬托的作用。以前所接触过的环境描写,那种作用非常明显,而在这儿,因为常见而不是那么明显。所以,才有了以上一段课堂对话,这处描写既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又隐含着人物坚强乐观的生命之歌,奠定一种积极向上的文章基调。学生在品味时比较困难,但在老师的细细指引下,还是发现了它与下文的紧密联系。 人文性,我们的课堂不缺少,但工具性,相对而言是比较单薄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已经逐步开始注意交给学生方法,多问一个“为什么这样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