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课文写了司马迁在遭受酷刑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课文内容离学生的认识和实际都非常远,学生又不熟悉《史记》的故事,很难感受司马迁遇到飞来横祸后的内心世界,因此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前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为这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2.司马迁是怎样写《史记》的?对于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书中所讲到的知识,司马迁受到母亲河的熏陶;源于历史故事的感染;受到父亲的影响。而第二个问题,则需要针对文中的重点句子对司马迁的内心进行细致的分析,司马迁受到了酷刑,在当时对他的内心遭到了极大的残害;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忍辱完成了《史记》。这部分内容处理的较粗略。
对于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通过与发奋的比较,学生理解为“一场飞来横祸”造成。通过教师补充“李陵事件”,使学生了解司马迁是一个正直、勇敢,不同流合污的硬汉子,是个是非分明的客观的史官;接着抓住“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理解司马迁所受的屈辱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他想象一个男子汉一样光明磊落的活着,可是现实却不容他如此;他想象男子汉一样壮烈的死去,可是父亲的遗志没有完成,理想没有实现,他只能忍受着悲愤苟活着,他是一个伟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