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诗意的氛围,让课堂孕育诗情。
《月光启蒙》片段反思
《月光启蒙》是著名作家、诗人孙友田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通过回忆母亲在美丽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歌谣、讲故事、说童谣、说谜语的事,赞扬了伟大的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文章以“启蒙”为情感线索,条理清晰、读来耐人寻味。
【情景】
在教学《月光启蒙》中,我和学生找到文中的歌谣,初步品读后。为了加深印象,我问:“母亲是怎么为我吟唱这些歌谣的?”
学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出示句子)
师:“三月的和风”给你什么感觉?
生:柔柔的。
生:轻柔的。
生:温暖的。
生:像母亲的手抚摸过我的肌肤。
师:小溪的流水给人什么感觉?
生:叮叮咚咚,非常好听。
生:清脆悦耳。
师:那么就让我们轻轻地,柔柔的,来读这段话。
生读不到位。
师:你的朗读是不是深情地,甜甜的?
生再读。
师:你想不想做一做童年夏夜里的那个孩子,听一听母亲的吟唱呢?闭上眼睛——多媒体传出无伴奏歌谣录音。
师: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
师:母亲的甜美的嗓音就像春风一样温柔,如溪水一样悦耳,可怎么会是“芳香”呢?
生:母亲的声音悦耳得仿佛让我闻到了香味。
生:这样写出了母亲声音的美妙。
生:我的身心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声音中了,不光听到了,感觉到了,还闻到香味了一般》
师:是呀,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感受,让我们像朗诵诗歌一样读读这段话。
孩子们悠扬的读书声和着缓缓的音乐,教室里立即飘满了孩子们那芳香的音韵。
【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就必须准确地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徐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