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反思
姓名 |
吴晓亚 |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四1 |
时间 |
2013.10 |
授课内容 |
《一路花香》 | ||
教学片断(案例陈述) |
| ||||
课后反思 |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结合教学,我的教案体现了以下一个特点: 一、 切入点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语文老师都知道,如果能找准一篇文章的切入点,就能起到力鼎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这一课中,我就以“破水灌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问题作为本课教学的切入点,展开教学,由“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伤心”,使接下来的几个教学环节就有一根主线上下贯穿,教学的路子就显得有条不紊。 二、 训练点实 语文教学呼唤返朴归真,做到“朴实、踏实、扎实”,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比如导入中的有关花的成语积累;如利用小节主要节意说课文主要内容;如给对话加提示语,课文要有感情的读……这些扎扎实实的训练举措,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姓“语”。 三、 方法渗透多 伟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之渔则享用终身”。我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就比较重视方法渗透。在《一路花香》中,方法渗透也无处不在,如学生读课题“一路花香”要求把画面读美,读香,告诉学生读好词语或句子方法是要想象画面,身临其境;如根据提供的词语连起来说与课文有关的话,告诉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不仅有以前学过的找中心句法,还有连词成句法;还如边读边找出两个水罐不同的心情的词语,找找破水罐为什么惭愧的句子等,告诉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思,可以抓关键词句帮助理解,还告诉学生读书时要圈圈画画,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诸如此类的种种方法渗透,不仅促进学生对本篇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与感悟,更重要的是我让这一文本作为例子,学生从例子中学得阅读方法,从而指导于他的课外阅读,使之更有效。 四、 取舍恰当 对于教材的处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要学会取舍,学会放弃,哪里要泼墨如水,哪里要惜墨如金,哪里应忍痛割爱,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一路花香》课文中,我就做到了大胆取舍。比如第一段内容比较浅显,学生一读就懂,在分析课文时,我几乎把它给扔了,直奔第二小节。又如读书这块,老师可能会认为学生对课文整体阅读较少,是的,为了不浪费时间我们摒弃了面面俱到的朗读指导,重点抓住第二节中的一段对话,通过加提示语的方法去指导朗读,读的方式也多样:自由读,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等,在读中体会人物心情。字词教学这块同样如此,十多个生字不可能逐个去教,我选择较难的生字有侧重点地进行识字教学,对于容易的常见的生字,则舍去不教。只有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刀刃上,才能做到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