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郑陆中心小学 施丽丽
聆听了专家薛法根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剪枝的学问》。课文内容简单明了,学生基本上可以自己读懂。这一次,薛老师努力呈现一堂家常课,一堂实实在在又有滋有味的常态课:还原一堂朴实的可学的语文课。于是,默写生子词、简单的指导书写要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想象人物心理、指导朗读、领会剪枝的“学问”等板块切合了文本的特点,也适合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简单明了,每一个板块的教学目标明确、内容清晰、过程扎实、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这样的课堂研究,对于一线的普通的语文教师而言,应该更有借鉴作用。
薛老师的课,常常都是从听写词语开始的,而且听写词语都是立体设计,多种功能。我仔细推敲了这一设计,觉得很棒。我们明明布置学生自己预习了,而且也指导过预习方法,学生也会有模有样的预习了,为什么还有假装不知道学生读过文章,绕个一大圈,故意设计很吸引人的方法把课题引出来,其实学生早就指导老师今天叫什么课文,何不直接导入。而且不要小看学生的预习能力,或者我们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少达到自学生字词、自读课文的层度呀!所以何不直接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所以我上课也学习薛老师的设计——先默写生字。
而且默写生字的形势多变,并且结合理解成熟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理解词语联系课文内容。
朗读从读长句子开始。我先出示几组长句子,指名朗读后,重点指导多音字在不同语境的读音变化。使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紧接着引导学生学习概括。从抓住时间顺序到理解不同的时间书序,然后天空式的出示,让学生在练习说话中学会抓住关键词说主要内容。可谓是相当扎实的概括!从圈画开始,从找关键词开始,接着分别说三句话,用上关键词,然后连在一起说,仍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最后总结概括的方法,并做笔记。学习就是这样实在的过程,全班孩子都会了,孩子们也都掌握了方法。
可以说正如薛法根老师所言:我努力呈现一堂家常课,一堂实实在在又有滋有味的常态课:我可以上,你回去以后也可以上;我教了学生有长进,你这样教了学生也一样有长进。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以优秀教师、名特教师的示范课为摹本,努力汲取他们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公开课中那些艺术化了的东西,被我们盲目地放大了、膜拜了,要知道,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是学不像的。我们更要透过这些艺术看到背后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这才是可以学习和运用的。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应该是语文课的一种追求和境界。我当不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