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课文文字比较简单。它的简单,一是课文结构相似,三次对话意思略显重复,文字也是差不多。二是课文的语言浅显,没有多少嚼头的词语。三是猴子没有种成果树的原因非常清楚,学生一看就明白。于是,我对文本也就没有多加细读,初读课文后就让学生试着概括主要内容,当然也作了一定的引导,用填空的方式指导,让学生概括时有章可循,不知不觉地渗透概括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你从哪儿感受到?”一个问题统领全课,在朗读、品读猴子与乌鸦、喜鹊等对话中,抓住重点词语,模仿人物的语气,从而感受到猴子的没有耐心,没有主见,急于求成,最终导致什么果树也没种成。
最后再请几个同学上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在大家的笑声中轻松结束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