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抓住那一点
说到薛法根老师,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佩服他。佩服他什么呢?他所上的公开课,没有一课不成为经典的。为什么成为经典呢?因为,即使是一篇再平淡无奇的课文,他总能巧妙地找到一个说话的训练点,在课堂上充分地指导学生进行言语表达。比如,《爱之链》中的环境烘托,比如《谈礼貌》中根据材料模仿课文写点评的,又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的课文内容的概括,还有《剪枝的学问》中根据人物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推测的训练……每一课都叫人惊叹!
而我们每上一堂课,总觉得很迷茫,这一课要教什么呢?教材是个例子,可以在哪一方面做个例子呢?很多时候,我们摸不着头脑,也许,这正是我们与名师的差距。他们是怎样练就这样的本领的呢?俗话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通过长期的文本细读,通过广泛的阅读思考,他们才有了这样一双火眼金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他们那样,当然,不可能达到同一个水平,但至少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唯有苦练基本功。每一堂课,都用心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哪些方面可以作为学生表达的例子?在哪里可以设计一个言语表达的训练点?就像我在上《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课文中有一句小姑娘的外貌描写,对于萧伯纳,文中没有写,这里就是一个训练点。于是我就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用一两句话写一写,虽然没有像我写得那样突出了大作家的身份特点,但是不乏可爱。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意识,并不断努力去实践,就一定“能抓住那一点“,从而让自己的课堂充满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