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反思
姓名 |
吴晓亚 |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六4 |
时间 |
2014.10 |
授课内容 |
《姥姥的剪纸》 | ||
教学片断(案例陈述) |
| ||||
课后反思 |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先是让学生找出“喜鹊登枝”、“牛驮小兔”这些事情的段落,把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抑或是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反复地在心中读上几遍,让心绪随着波浪荡漾开去。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安排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学写小诗时,学生写得入情入境,读时教室一片安静,学生带着美好的回忆、怀着起伏的情感读小诗,不仅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体会到亲人的关爱,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