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表现了他的勇敢坚强、坦然乐观的精神,同时也启迪人们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这个话题离学生的生活有点遥远,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自然很肤浅。但是,如果不了解艾滋病,学生就无法感受到恩科西所承受的痛苦——身体的痛苦、心理的痛苦,就无法走进人物的内心,就不会被人物的所作所为而感动。其次,如何运用“三步五段式”的教学模式,利用语文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人物零距离,这也是一个难点。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从文中字里行间提取有关艾滋病的信息,对艾滋病的可怕留下深刻而真切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去想像患上艾滋病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为深入感悟人物形象做好情感铺垫。为此安排了第一次学习活动:从文中找出有关艾滋病的语句,画一画,在重点词语下面加点,然后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完善。集体交流时,侧重于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第二板块,感悟恩科西的小斗士形象。课文中直接描写恩科西与病魔抗争的句子很少。唯有充分利用想像,将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和“与病魔抗争”具体化、镜头化,才能体会到人物的精神,感受人物的伟大,才会有话想说,有情可表。这里安排了第二次学习活动,以自主学习为主:默读课文,找到描写恩科西顽强抗争的句子,做个记号,写写感受;在此基础上再小组讨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恩科西。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想像,将句子画面化、具体化。然后顺势进行写话训练。
第三板块,借助“基尔·约翰逊来升华主题。这是课文中的一个略写人物,但正是这个普普通通的白人妇女,给予了恩科西抗争的勇气和力量,正是她鼓励、开导恩科西,使恩科西能拥有一个健康、自由而伟大的心灵。所以,这一板块里,我搜集了有关她的资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她留下丰满的印象,从她身上吸取力量,拒绝冷漠,一起来关心艾滋病人。
课上完了,不及理想之中的那么丰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担心教师讲得多,担心时间不充裕,而不敢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表达,不敢在集体交流之后,再次引导学生深入文中,找句子,谈感受,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人物的崇高。
课前有个花絮值得一表:受课改的启发,我突发奇想,若是由学生来写课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当我把想法告诉学生的时候,没想到那么多同学跃跃欲试。一时间,教室里掀起了练字的高潮。星期三晚上放学前,我让报名的学生到黑板前来板书,邀请学生做评委,一番角逐,才敲定人选。好多落选的同学一脸羡慕加遗憾的表情,让我决定,以后所有的课题都交给学生去写。呵呵,这倒不失为一个训练学生练字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