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学反思
《早》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文中借梅花“开得早”,赞美的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人们要学习这种品质,做“东风第一枝”。
既是“以物喻人”,那么只有让学生体悟到“物(梅花)”与“人(鲁迅)”之间的相同之处,才可能真正读懂课文。的确,全文主要写的就是梅花的早开,与鲁迅在书桌上刻了“早”字两事。如何让学生自发的去挖掘这两者的间的内在联系呢?
于是我就把课文后面的问题抛出来了: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这两者有联系吗?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呢?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很快发现了其中的联系,那便是一个“早”字,并读懂了作者是想借花喻人,鲁迅的品德正像梅花一样。鲁迅具有怎样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于是在下节课时,我又追问:梅花与鲁迅,难道只是个“早”字的相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激情昂扬,回答精彩纷呈:有地同学说梅花敢于迎风傲雪,鲁迅敢于同反动派做斗争,他们都是顽强的。也有地同学说梅花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鲁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都是“光明的使者”。
原来同学们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已经查到了有关的资料,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潜在的学能力,学习知识,理解文本,更使他们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情感的陶冶,这不该是有效的最好诠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