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一课生动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历尽艰辛回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怀。可是文章提供的背景太简单了,学生凭借课本上的几句话很难真正感受到钱学森的爱国,而且,钱学森留学的时代和我们生活的时代距离很大,学生也不能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于是我把这堂课的目标定为:
1、抓住钱学森的语言,反复品读,体会钱学森对祖国拳拳的爱国之情。
2、通过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钱学森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具大作用,了解当初钱学森回国的艰辛,从而更好地体会到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整堂课的设计,我紧扣“爱国”一词,以读为主线,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紧紧抓住钱学森所说的话,结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交流,在阅读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了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通过教学实践,课堂上的效果比较好,相关资料的补充,确实让学生与文本缩短了时空的差距,一下子进入人物情感世界。对钱学森的爱国情怀有了深深感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这次教学中虽然也有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学,如“语言描写”“侧面描写”“倒叙”等,但总觉得还是浮于表面。2.资料的补充虽说对学生有吸引力,但有一部分资料是同一层面的内容,还精选,让呈现给学生的资料多元,有层次。3.整堂课的教学容量比较大,有些环节还需要做出恰当取舍,以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就是一门充满遗憾美的教学,在遗憾中我反思,在反思中我又有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