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的变革,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五花八门的教学模式、方法层出不穷。老师都认为“我们更新了理念,落实了新课标,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提高。”然而当我们静心审视现时课堂时,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课改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重形失质,有的甚至完全摒弃了传统优点,追逐“时髦”,盲目“跟风”,致使课堂失真,也导致教改从此极端走向彼极端。新课程的小语课堂终归是要返璞归真,即为“原生态”。“教无定法”,但只有质朴、原始、本色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才是新课程下小语课堂的生命溯源。那么如何能打造“原生态”的本色语文课堂?
(一)真自主
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许多教师将其理解为学习内容、方法均由学生自取。学生表面上获得自主的权利,但长期如此,导致了学生能力缺失。真正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觉掌握自身的学习过程,通过主动的领悟、反思等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如此自主学习不是灌输,而是从内部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启迪学生“我要学”,真正进入“想学”的情境。
(二)真情感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在学习中因受到文本的熏陶而有独特体验。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将自我的体验、情感与文本交融在一起,实现师生与作者的情感交融、自主对话,让源于儿童本色的真情在课堂中徜徉。
(三)真明理
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一提法重视了学生个性和能力培养,但尊重不等于盲从。由于学生年纪小,认知不全面,会出现是非不分,以偏概全的现象。教师要正确引导,构建他们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