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它很少关注教育的生活意义和学生的生存状态。而基于自主性学习的课堂则能较好实现学生对课堂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从内容上来说,它不仅追求理性生活,更追求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从形式上来说,它不仅要实现对理性生活的认知,更要实现对道德生活的体验和对审美生活的感悟。对理性生活的认知,可使学生获得理智感的激发,从而过一种“求真”的生活;对道德生活的体验,可使学生获得道德感的生成,从而过一种“求善”的生活;对审美生活的感悟,可使学生获得美感愉悦,从而过
一种“求美”的生活。
“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旨在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完成必要的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目标的同时,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它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甚至是学会终身学习。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在自主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将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学生可以在自主性课堂上形成并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眼中的绿色生态课堂,就是这样一种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强势的课堂。它遵循生物的自然规律,尊重人的知、情、意、行的规律,强调共性,但更注重个性。课堂中学生不会产生倦怠,不会因害怕犯错而不敢动手实践,不会怕答错问题而不敢举手。教师也不再枯燥的讲解,而会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来深入浅出,不再简单地直接揭示规律,而会给予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会在一次次的思想交锋,一次次的据理力争后,感悟知识的形成,得到能力的提升,获得情感的满足,感觉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