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姓名 |
顾晓兰 |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2012、10 |
学习内容 |
|
片段摘记 |
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关注的兴奋点发生转变,从关注学习转变到关注成长。也可以说是从关注眼前的成绩转变到关注学习者的生命状态,也可以说教师的目光应该从“短视”到“远视”。如此转变.我们就不会只关注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我们肯定会关注学生能力的形成,关注每个生命个体在生态场中的情绪、意志、注意力诸方面的变化.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是否科学,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凡是不利于形成“三维目标”的行为就会被我们主动舍弃。过多的预设,或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精心设计,而让学生跟着老师转来转去的教学方法也会自然而然地“叫停”。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这一切就会受到高度的重视。课程的自主选择就会成为可能;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服务就能成为现实。我们就会主动地围绕学生健康、和谐、快乐、幸福地学习和成长这一主旨设计课程和开发课程资源。“考什么就教什么”,即使考得还好,也不会被奉为标兵和楷模。教室里的电脑上锁,关掉外网和互动平台等现象就会遭到大家的指责而从此没有市场。 | ||
阅读感悟 |
我觉得教师发觉自身专业修养缺陷的时候,也该试着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关注学生的感受,给学生以尊重和信任“为学习而设计教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鼓励、嘲笑、批评”,我把这三个词写到黑板上,“同学们,你最喜欢什么?”“鼓励”“最难以忍受的是什么?”“嘲笑”“不大喜欢什么?”“批评”“那好,请跟老师一起承诺:在课堂上,绝对没有讽刺与嘲笑,我们都把批评变成鼓励。”对答错题的学生,同学们要报以宽容的态度,投以期待的目光,给以小声友好的提示。一个学生只有不怕出错,才敢于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为了让大家敢于举手发言,我还经常练习学生举手的动作,讨论举手的好处,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展现自我、锻炼自我、超越自我!成长中的孩子,如何保证他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比他获得多少知识更重要! 二、关注学生的成长,以身示范促养成教师应具有的根本品质是“促进”,即对别人的行为有所帮助,而很多时候,这种帮助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身教。做人,要做一个乐观、正直、善良的人,一个被他人、社会所需要的人。其实,这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很多时候,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是在教育自己!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和学生做朋友民主沟通“能赢得学生爱戴的老师,才是合格的老师;能让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老师,才是出色的老师。”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心理正想初中阶段转变。部分学生早熟,出现了厌学、叛逆的心理甚至行为,对于此类学生,我们要贴近学生的内心,和他们交流谈心,谈学习,谈生活,让他们觉得老师也是朋友,将自己的烦恼说出来,我们给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朋友型的老师,要学会倾听,学会称赞,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变化,随时与他们沟通。 四、关注学生,也被学生关注,是一种幸福.总有许多学生会静静地告诉我:“老师,您知道吗?我们班的同学都喜欢听您讲课,您的声音很美,很温柔!”也不止一个学生写信对我说:“老师,从小学到现在,您是我最敬佩的老师!”一个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的学生,在去年暑假的一个晚上,忽然打电话对我说:“老师,我最孤独、最痛苦的时候,一直在心里陪伴我鼓励我的只有您!我很想为您点播一首歌,可我家里穷,只能用小录音机放给您听,您听着,我放了……”已记不清那首歌的名字了,可我记得,当时正在干家务有些劳累的我,是跪在地上听完这首歌的!那一刻,我流泪了,我坚信,那不是我听过的最美的歌!但却是最动听的歌! 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从交流发现思潮,来打开心结。只有从内心里达成沟通,师生才能和睦相处、亲切交流,教与学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