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姓名 |
徐小琴 |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2013.3 |
学习内容 |
《我的生态阅读课》 |
片段摘记 |
二十多年的语文教育生涯中,我一直在苦苦思考三个问题: 1、对学生来说,为什么要阅读?读什么?怎么读? 2、对于文本来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3、对于教师来说,为什么要教学生阅读?教什么?怎么教? 思考的结果是,我发现,每个大问题中的三问具有密切的横向联系,而把三个大问题纵向地看,同样具有密切的联系。 其一,学生为什么要阅读?意义在哪里?古语有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通过阅读,可以让人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从而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的是阅读能积累丰富的语言,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则形象地比喻出阅读在精神层面上对人的影响,它是改造灵魂工具,对于开启人类心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句话,“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课标语)而这些,不正是处于知识积累、思维发展和世界观形成早期阶段的儿童极为需要的吗? 其二,作者为什么要写?编者为什么要将之选编入教材?非常简单,无论什么文章,作者无外乎在运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情达意,编者选编教材的依据则是基于学生阅读的需要。 其三,教师为什么要教学生阅读?“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阅读教学本身属于阅读原理、阅读技法在阅读教育中的应用。” | ||
阅读感悟 |
把以上这三个看似孤立的“为什么”纵向联系起来,我们不难发现,三者的核心是学生,文本和教师都是为学生阅读服务的;再把三个“什么”联系起来,毫无疑问,编者精心编排的教材为学生读什么、教师教什么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最重要的,也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就是三个“怎么”,即:作者是怎么写的,学生应该怎么读,教师应该怎么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