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 建 生 态 课 堂
(一) 追求课堂的开放和灵动
开放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时空的开放,还包括思想的开放、心灵的自由、感悟的多元。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呵护学生闪现的创新火花,彰显学生的自由阅读时空,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教学《风筝》一课,在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多姿多彩的实践作业,以拓宽学习时空。常见的形式有:(1)看看,买个风筝看一看;(2)做做,在父母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做一做风筝;(3)找找,通过网络、书籍查找风筝的起源、历史和文化;(4) 说说,把收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5) 写写,写一篇关于风筝的佳作;(6)办办,动手办一期风筝小报,介绍风筝的相关知识。
(二) 进行对话教学
对话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一过程昭示着学生、教师的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景,接受感染和熏陶,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双赢境地。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有生本对话、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交流。而生态的语文课堂,则给学生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以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
(三) 发挥教育智慧
什么是智慧?《辞海》认为:“智慧就是对失误能认识、解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有人说,知识只是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就是一粒沙;而智慧则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里发现精髓与灵魂。生态的语文课堂追求智慧教育,它以教师或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智慧生成。构建充满智慧的语文生态课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总之,生态的语文课堂追求课堂的自然、和谐、民主、平等、开放、快乐、生成。在生态的语文课堂上,师生能够心灵融通,思维碰撞:学生会妙语连珠、兴趣盎然;教师会怦然心动、神采飞扬。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灵就放飞了,想象就张开了,灵性就唤醒了,智慧就生长了,课堂就会洋溢着诗的激情、诗的意蕴和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感悟、主动探究就会卓有成效,教师的引导、点拨就会恰到好处,课堂教学实效就会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