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的语文课堂倡导“绿色”评价,体现浓浓的人文性:即打破“教师、知识、书本、应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其一,评价的形式:变教师独自评价为师生共同评价,或自由评,或小组评,或同伴评,或师生评,或综合评等等。特别是允许学生大胆评价老师,意在能实事求是地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改“一言堂”为“群英堂”,促进评价远离偏或成见,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根据“多元智力”学说,淡化统一评价,施行个性化评价已为众多老师所青睐。因为它能及时地捕捉学生富有个性的闪光点,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获得老师的人文关怀,体味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快乐,有助于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满怀信心地“更上一层楼”。
其二,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找茬儿”,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寻找到自我发展的生长点,促进他们的身心、情智甚至生命得以生态、健康、均衡地发展。在当今的公开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们不再吝啬宽容和赞许。对待学生的发言,他们不是简单地、武断地判别“对”与“错”,“好”与“不好”。而是谦恭地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视角去看他们的世界,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他们用心地营造着和谐的氛围,用亲切生态的语言,充满阳光的关爱引领着学生走出误区,扬起自信的风帆,沉醉于快乐的学习之中: “你有这样的新发现,真了不起!”、“你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倘佯在一个如诗如画的仙境。谢谢你!”“你的话语充满了同情,可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灵”……于是学生们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享受着语文的魅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人文性的评价就是如此,它是令语文课堂饱含情意的一枚催生剂,它是令学生沐浴诗情画意的一缕阳光。这里寄托着老师对学生的一往情深,这里积淀着学生对老师的一泓深情。这就是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