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有诸多困惑:“我们的课堂为什么学生不活跃,没有生机和活力?”“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感觉学生如此吃力?”“我们的课后作业为什么那么多?……今天,我们听了蔡红主任的讲座《走近生态课堂》,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做了一次很好的引领。
我们的语文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领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而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要解放学生,要把他们从陈旧呆板的教学程式中解放出来,要多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权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而蔡主任这次的关于生态课堂的讲座,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做了一次很好的引领。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面的对话过程:师生与文本对话,师生之间对话,生生之间对话。对话就是“合作探究”,通过对话,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相互激活,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处于动态之中。学生的智慧火花往往在相互探究中碰撞出来,教学中的新知也往往在相互探究中得到解决,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是在学生主体性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张扬的条件下实现的,而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探究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课堂上,学生针对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展开抢答、辩论、探究,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传统的教学就是逆“天”而行,把学生这一鲜活的生命当作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感受,只是一味地强灌硬注,学生学习缺乏内在动力。而生态课堂倡导“自然和谐”。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现。让我们的课堂还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还孩子心向自然的情愫。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驯技强化般的鞭打。教师的话语诗意盎然,如春风化雨,滋润孩子的心田;教师的笑容激情荡漾,似阳光和煦,温暖孩子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