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受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新变化,我们亦感到不少教师在“讲”字上讳莫如深,他们主要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认为语文课上,教师的“讲”越少越好。其实,此“讲”非彼“讲”。叶圣陶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于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进可能自己去探索。所以,教师并不是不能讲、不要讲,而是要“精要的讲”。崔峦先生也说过:“既要尊重学生,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调控作用。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忽略了,教师要提醒学生予以关注;对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的重点、难点,教师要作为问题提出来,和学生共同探讨;对学生应知而不知、讨论交流后仍理解不到位之处,教师要做必要的、精准的讲解。课改不应拒绝所有的接受性学习,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必要的。”所以无论是怎样的课改,课堂教学要重“讲”,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