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学习心得
姓名 |
蔡红 |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2014.5 |
学习内容 |
生态课堂 |
片段摘记 |
哥德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对于有责任、有理性的复杂的人来说,更不可能有个性特征完全相同的人。然而可悲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却在某种程度上视学生为没有个性特征的、毫无生机的容器,教师则是操作工,年复一日,他们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地把原材料或者说书本知识,甚至是应试知识,顽强地灌人容器。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使学生们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求新、求异的思想与能力。 从课堂教学成效来说,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恐怕很难说是成功的教学。我们认为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参与、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探究,才可能实现学生由“容器”向“人”的转变,师生由此在生命与生命的碰撞中激发情感、达成共识,并在生命与生命的互动和对话中走向自主与和谐、自由与创造。所以,课堂教学绝不能成为非生态的“一言堂”,教师更不能因为学生与自己或学生之间观点、思想的不一致,就通过满堂灌来压制甚至消灭这种不一致。多样性、差别性正是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生态保持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 ||
阅读感悟 |
生态课堂里,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人。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讲惯了,等不及学生思考就要告知答案。俗话说:看过了忘记了,听过了忘记了,做过了记住了。只有学生自己思考出来、自己寻求到的答案,他们才会记得牢。那天听高老师的课,同样是删节号,她让学生根据名称猜猜删节号的作用,学生兴致高,而且很有成就感。我呢,先让学生把删节号跟省略号比较有什么不同,然后就帮助区别两者的不同,这哪里有学生自己来说好呢。还有,高老师在引导学生概括《争论的故事》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时,她不急着要答案,而是让学生读过两遍课文后,让学生充分把握后再交流。让学生自己说,等一等,正是生态课堂要遵循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