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谐的氛围,营造愉悦的生态环境
如果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批评、嘲笑,令他感到羞辱、丧失自信的教学环境中,他将会变得怯懦、自私。而如果学生生活在洋溢着宽容、鼓励的环境中,他就会变得自信、自爱,就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课堂上学生所面对的就是自己的同伴和老师,所以,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和谐氛围中完成教学活动。
(1)教师
课堂生态和谐的基础是师生的和谐。教师应以平等、真诚之心对待学生,以民主、尊重的方式教导学生。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师生皆置身于一个心理放松、心扉开启的教学氛围中,整个学习过程才会显得和谐、愉快。
(2)学生
我们的课堂上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旦学生回答错误便引来哄堂大笑,即便老师对这种行为进行制止,但仍不乏有窃窃私笑者。于是,发言错误者自尊心受到伤害,一次两次之后,再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我们要教导学生:每个人在这个集体里都是平等的,无论学习成绩的好坏,性别的差异,家庭及其他方面的不同,每个同学应充分尊重另一个同学。只有在平等、友爱的同学情中的学学习状态才会得到真正的激活。
2.宽松的空间,提供自主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留一些选择的机会,使学生能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天地。
(1)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
学生初读课文,不一定要统一规定轻声读或齐读,也可改为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可轻声自由读;也可与同桌一起读,相互正音;或者默读静思。因为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半功倍。
低段的识字教学,更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因为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尽相同,只要能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恰当运用识字方法,均应得到鼓励。如,学生在识记“背”的时候,就有很多方法。有的说“用换偏旁的方法,日月明的明字日字旁换成北,移到上面去就是背”;有的说“用加一加的方法,北加月就是背”等众多的识字方法,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生字。
其次,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除了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自然的、人类的多元文化外,还应添加音乐、美术、诗歌欣赏等环节。使这些能被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解读
在“生态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学而教,为学而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如《坐井观天》一课中,小鸟和青蛙争论“天有多大”,研读课文后问学生:“你认为小鸟和青蛙谁说的正确?”大部分孩子都说小鸟说得对。这时,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觉得青蛙说的也是正确的。”大家哗然,老师引导说:“说说你的理由。”孩子接着说:“青蛙这样说,是因为它看天的角度与小鸟不一样,并不是它说错,它是在井里看到的天,当然就只有井口大了。“此案例中,学生从文本中读出了自己的感悟,是生态语文教学的升华。
3.激励的话语,形成多元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如有的教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公正评价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有的教师采用家长、学校、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做法;有的让学生写周记,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些多元评价方式,真正做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评出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发挥了评价的激励、教育和反馈的功能,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助跑器”,为我们的教学开辟一条崭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