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姓名 |
吴晓亚 |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2014.6 |
学习内容 |
《我的生态阅读课》 |
片段摘记 |
一、动画引入: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看着画面,只有少数极个别孩子能简短地说出看到了小草、小花;听到了鸟叫;闻到了花香;想到了春天很美。) 评:学生思维局限,仅仅停留在画面上,此时,教师要有效引导或加以示范,打开学生的思路,老师可引导孩子:春天来了,校园里、公园里、小河边、大路旁……都有什么样的变化?当然这个就要求老师进行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利用周末在家人的陪同下找一找春天,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和生活积累,课堂上教师就会很轻而易举的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另外,既然本单元文本与春天相关,教师脑子里就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打个比方:如果说学生脑子里有一朵春天的小花,那么教师心里至少装有整个春天。换言之,如果把学生看做是春天的一只小蜜蜂,那么教师至少是春天的一座大花园,随时为每一只小蜜蜂提供自身所需的花蜜。也就是说,教师心中要有“人”,要装有学生,了解学情。 | ||
阅读感悟 |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有道理的。上课是一项细致活,需要教师全方位的预设:考虑自己的提问方式,预设学生可能有的回答,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回应学生的回答并顺势引导……点点滴滴,都很很大的空间让你发挥,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如果说学生脑子里有一朵春天的小花,那么教师心里至少装有整个春天。”说得真对,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必须对整条路都了如指掌,才能在行走中不走弯路、岔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