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转型
课堂的转型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不仅在国际上出现了佐藤学倡导的来自于一个教室、一所学校的“静悄悄的革命”,而且在国内出现了“学校发展与变革”的“草根式”教育改革突破口。所有这些都关注学校课堂形态的变革,即从过去单一重视知识的课堂向更加重视学生的生命课堂发展。从“实然”来看,课堂就是“人类专门的知识传授场所”;从“应然”的角度来看,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专门场所”。培养人离不开知识的传授,但传授知识并不能完全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它的主要模式是先教后学。这样,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按部就班地传授预设的教学内容,学生紧张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感到机械与乏味,学生在课堂中感到压抑与痛苦。这样的课堂就不是好的课堂,这样的教学就不是有效的教学。课堂不能成为一个让教师与学生感受到快乐与成长的地方,不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型共同体。“学校的教育成为片断知识的传授和枯燥的学术性演练,最后竟发展到越来越和个人成长与真正的学习脱节,成效越来越差。”针对这种课堂存在的明显弊端,我们现在的课堂模式建构的方向是“生命课堂”,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它的主要模式是先学后教。生命课堂的目标就是将课堂建设成为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型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