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应关注学生心理(学习心得)
关注学生心理,构建生态的语文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新课题之一。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生态的课堂呢?
关爱学生,让学生的生命完满充盈地展开 爱心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基础,教师要以一颗热爱学生之心,走近学生、关爱学生,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爱心的语文课堂环境,让学生把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小学生的心灵非常敏感,他们能迅速发现教师对他们的爱,获得一种父母般的认同感,由此产生发自内心的安全感,消除对外界的恐惧、敌意或破坏欲。语文学科强调与学生的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教师一个温暖的目光,一句关心的话语,或是轻轻握着孩子的手,也许就传递给孩子爱的力量。
赏识学生,让学生的天性自然地流露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做个好孩子。这是一种真善美的情感——渴望赏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尽力让每个孩子都得到赏识,让孩子从赏识中得到暗示:努力吧!教师应弯下腰来、蹲下身去,让赏识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爱怜的抚摸流淌在每个学生的脸上、心头,慷慨地给予每个学生“优秀”的可能,这样,学生一定会在身心舒展的状态下快乐地成长。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心理无拘无束,天性自然流露,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更有可能被激活。
平等互动,和学生一起放飞心灵 中国历来讲究师道尊严,在最能表现教师尊严的语文课堂上,小学生们腰板挺直、双手背后……这样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犹如到了军营一般,在让人感到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会让人的心理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天性活泼的小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心理会健康吗?改造我们的语文课堂吧:如果在我们的课堂上,每个教师都少一点包办,多一点放手,相信我们的学生都会像快乐的“音符”,在课堂上欢蹦乱跳,弹奏着知识的乐章,展现着生命的对话,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关爱,赏识,平等,这话说得真好!只有真正做到这几点,我们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生态课堂,而我们的孩子也才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也才能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就让我们一起关注学生心理,努力构建生态的小学语文课堂,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