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课堂有浓浓的人文气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自然”,即生态化。而生态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让课堂充满浓浓的人文气息。那就是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情感,尊重学生的创造欲,尊重学生的体验表现,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其具体表现是:
1、珍视学生主体 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的是主题思想的挖掘,微言大义的发现,写作技巧的探究,而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珍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教育氛围却成了盲点。卢梭曾说,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断伤的结果。所以,绿色生态课堂要求废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个非常宽松、融洽、和谐、民主、自由、愉快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探求、质疑、讨论、交流、释疑,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爱意”“诗意”“情意”和“创意”,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澎湃。
2、彰显个性差异 台湾有一校训:“每个孩子被允许长得和别人不一样。”乍看很不以为然,细品又意味深长 。是啊,每一个“我”独一无二,快乐的人生是“做我自己”,那为什么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不同的孩子呢?既然人具有多元智力(霍华德•多德纳),那我们的课堂就应该充分发挥人类进化所特有的灵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信念和意识,老师对学生充满的是尊重、期待、赏识和包容。这样,师生会在和谐中享受生态的温馨并自然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能得以充分的展现。
3、创充教学情意场 如果说学校是师生展示生命力的绿洲,那么在过块绿洲上最为靓丽的风景就在课堂。而“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教和学,他们还是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叶澜教授语)。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能力,涵养人的情操,点化人的心灵;学生不仅仅是接受信息,更重要的是要用口去表述,用心去感悟,用脑去思考。语文学科是一门带有浓郁情感色彩的人文学科,是情感丰富的有血有肉的“文本”教学,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所以我们要借助实物、图片、动作、表情,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创设学生颇感兴趣的学习情意场,让学生在这个情意场中入境、生情、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