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局小聆听课,卢赟老师和王瑞芳老师分别执教了二年级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和四年级的《徐悲鸿励志学画》。两堂课让我真正感觉到一种风格:简而载道。孩子在卢老师的课上学得简单,在王老师课上简单地学。两堂课在充分关注学生学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学之简’,完美诠释了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要义。
卢老师的课如同潺潺溪流,温情流淌中,字词句的训练闪烁出点点光华:
课堂伊始,是听说训练,看得出,这是一贯以来都在做着的。这两句听说训练的话一方面是听与说的训练,另一方面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忆,导入课文教学。
而后让学生找找小男孩的心情,由“乐呵呵、喜滋滋”这个词语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并拓展词汇:表示高兴的ABB式的词语。
师生角色对话,让孩子学会与人对话,并且真切感受孩子的心愿,孩子们在课堂上以最放松的姿态言说自己的表达,淋漓自己的情感。
带领学生感受蝈蝈唱歌的魔力,走进田野,想象田野的美好,然后读给盲婆婆听,从说的训练导回读的训练,那么自然流畅。
问学生:蝈蝈唱的是什么呢?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的话题,让学生走进文本,站在文中人物的位置上讲述自己的想法,文以载道,工具性、人文性水乳交融,不着痕迹地进行人文关怀!
教师关注到诗歌特点的渗透,让学生发现反复、押韵等可以让诗歌易读易背的诀窍。
王老师的课,简单干练,实实在在的一堂家常课,但简单中透着方法的指导,思辨的灵活,扎实、厚实、平实!课堂上生字词的教学,让学生会写,更要求学生认真写;生词教学简单但重点突出;分段教学从容灵活,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解决……
两位教师立足儿童,且行且思,从容而又执着地行走在“生命关怀”的课堂教学探索实践之路上。小小的会场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听课老师随着执教老师、学生一起沉浸在简约、扎实、灵动的语文世界,实践着生态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