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快乐阅读、健康成长!
——浅谈参加《培养小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收获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邱金兰
【关键词】 阅读 写作 海绵吸水 众采博览 精益求精
【内容摘要]
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光靠语文课堂上的一丁点时间进行所谓的“读”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心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天地,让他们通过读去体验美,去感受美,让他们通过读走出他们更为精彩的人生。而参加学校《培养小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策略研究》课题组以后,我的感受就更为深刻了:我要成为孩子们阅读的引路人,我要做一名优秀的“点灯的人”,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在阅读中健康地成长、快乐地成长!
一、海绵吸水——挤出时间一起来读
二、众采博览——推荐读物健康阅读
三、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以读促写
【正文】
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光靠语文课堂上的一丁点时间进行所谓的“读”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拥有着一个值得自豪的爱好——读书!是的,我爱读书,我一天也离不开书!细雨蒙蒙,就一杯清香绿茶,捧一本心爱书刊,那滋味多好!晨光熹微,吸一口清鲜空气,读几篇名家散文,那精神真爽!夜色迷茫,就一盏台灯,看几页知心小语,那日子真美!在欣赏与陶醉的同时,我不止一次地想:我何不让这爱好成为我和孩子们共同的追求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心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天地,让他们通过读去体验美,去感受美,让他们通过读走出他们更为精彩的人生。而参加学校《培养小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策略研究》课题组以后,我的感受就更为深刻了:我要成为孩子们阅读的引路人,我要做一名优秀的“点灯的人”,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在阅读中健康地成长、快乐地成长!
一、海绵吸水——挤出时间一起来读
对于学习语文而言,仅靠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开辟更多的阅读渠道。让学生多读一些书,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业余爱好,一直是我这个语文老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当然也是我认为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法宝”。而曾经看过的这个例子也证实了我的观点:在日本,一个小学的成绩在社区一直居于下游。后来来了一个校长,每天放学后要求全体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外读物15分钟。这样坚持了两年,不但使师生整体阅读水平上升了,而且学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几乎消失了,名次也由原来的下游上升到上游。虽然成绩和名次不是衡量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但足以说明阅读对于师生共同提高的重要性。
因此,我总是非常注重发挥“读”的重要性。在每学期开学初,我总会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以便于他们选择阅读;也会在学完新课后根据实际情况让他们找些与课文有关联的文章来看看;同时,我也通过家长学校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呼吁家长们能在家引导孩子多读一些书。然而,渐渐地,我发现能在课外自觉进行阅读的学生仍占少数,即使有,有些也是应付我而已,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收获。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和家长都反应没有时间,细细想来,也确实如此。而在面对事实的同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竟然冒出了一身冷汗:作为一名教语文的老师,口口声声喊着阅读,口口声声要求着学生阅读,究竟自己又读了多少呢?难道忙碌就是借口吗?既然你可以因忙碌而不读书,又怎能要求学生在完成繁重的功课后自觉读书呢?不!我也应该每天读书了,我该成为他们认真参与课外阅读的好榜样!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学生!
那么,时间从何而来呢?我突然间陷入了迷茫中。对呀,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们为什么不去“挤”一“挤”呢?思忖了很久很久,也找来了小助手商量,最后,我们决定排除一切干扰、固定阅读时间来吟诵美文、阅读经典,一起走进“悦读”的天地。
于是,教室里有了一道非常美丽的风景线:每节语文课前的《日有所诵》让琅琅的书声成为教学美丽的开场白;每周三中午的自由空间让稚嫩的小脸洋溢由衷的快乐;每周阅读课上的“师生共读”让《蓝色的海豚岛》成为大家共同探险的新目标;每天放学后的课外阅读成为每个家庭的美丽风景线;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成为大家自由交流的大平台……就这样,捧着读物,默默诵读,津津有味,窃窃私语,暗暗发笑,真是此处风光无限呀!
而随之而来的惊喜更是让人开怀:瞧,才一下课,那个小男孩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自己心爱的书读了起来,才顾不上周围的吵闹呢!嘿,你看那一位,连排队背书的空隙也用上了,在看得摇头晃脑呢!哈,还有好多家长反映,最近孩子上厕所总是一蹲半小时,原来是沉浸在书海中了,真是想想都好笑哪!
嘿,看来,这“海绵挤水”的学问还真不错呢!多一些阅读的时间,会给孩子们带来更为快乐的空间!阅读,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入迷!
二、众采博览——推荐读物健康阅读
为了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而不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在刚开始的阅读时间里,我对学生阅读的书目没有多大的要求,爱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因为爱上读书才是最重要的。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孩子们已能自觉走进书的海洋了,如果这时还是将阅读的目光停留在一些作文、童话、漫画书上,那就远远不够了。我们,孩子们的语文老师,必须把好这个关,为他们推荐健康有益的书籍,让孩子们在书的多彩世界里健康成长。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框定学生阅读书目的范围上,我们必须注意宽而广泛。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身边的少儿读物。因为它正代表着当今社会的潮流,但其中也不乏有一些腐蚀孩子的书本,我们必须为孩子们把好关,让他们从精美、高尚的少儿读物中收获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助一臂之力。当然,在对待这件事上,我总是非常谨慎的,总是于每学期开学初,来到各大新华书店认真、精心地进行选择,并从中列出具体书目供学生选择阅读。同时,为了使资源最优化,我和同年级组的老师们一起开展“经典共读”、“好书漂流”等活动,不仅使孩子们花最少的钱读到最多的书,而且更利于读伴间的阅读交流。
其次,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外阅读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是师生体现生命价值的活动,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冲出“围墙”,把课堂变大、变新、变活,才能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让我们的课堂与课外的学习得到统一与发展。如学了《海伦·凯勒》后让学生上网了解其生平事迹,并向他们推荐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指导他们拜读文学巨著《水浒传》;学了《负荆请罪》后,我指导学生去寻找中华国粹,走进辉煌《史记》;学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后,我指导学生去拜读王维的诗,去领略其中的风情、故事……
最后,我们要为孩子的个性成长提供读书的便利。是的,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学会选择”已成为时代之需要,“注重选择”已成为时代之精神。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得到发挥的同时,让他们的潜能在课外阅读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但,其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给学生真正的自由,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在自我选择中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与快乐!
到目前为止,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弗朗茨的故事》、《蓝色的海豚岛》、《天蓝色的彼岸》、《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林和大林》、《小狼小狼》、《火车老鼠》、《时代广场的蟋蟀》、《时间的皱纹》、《爱的教育》、《塔克的郊外》、《彩乌鸦系列丛书》、《小豆豆系列丛书》等书籍,并通过交流引领孩子们正确地判断、积极地思考。以下就是大家阅读《火车老鼠》后的感悟:
《火车老鼠》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奇怪、惊恐、高兴、惊喜……同时,这本书也让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亲自看到,才知道现实。还告诉我们,只有勇于探索,才能探知秘密。 (奚晓菲)
《火车老鼠》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家才是真正的天堂。 (吴锦涛)
我觉得在《火车老鼠》里,主人公斯特凡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因为它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被发现,还在法国受到猫的偷袭而毫发无伤,它回到家乡后还坚持寻找家人,它的这种勇气和毅力令我十分敬佩。而且我还从中知道了,老鼠们并不弱小,只要有勇气和毅力,它们也能成为好样的。 (沈嘉伦)
和老师一起读完《火车老鼠》,我觉得里面的火车老鼠斯特凡非常的厉害。我还知道了一个道理:就算外面过得再好,再富裕,但也比不上友情和亲情。我也一定会向它学习,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好好地和家人相处,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倪云)
我觉得《火车老鼠》这本书写得非常逼真,非常有趣,能把某种事物写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左开文)
在《火车老鼠》这本书当中,我最喜欢斯特凡,因为它机智勇敢,而且遇到困难不退缩,总是能勇敢地去面对,它还可以逃过老猫的追捕,好几次死里逃生,所以我喜欢它。 (徐鑫伟)
我觉得文中的威连非常厉害,它看见别人做伟大的事情自己也能尝试着去做,而不像有的人那样不敢去,像个缩头乌龟似的。我还明白了: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爱冒险也是一种美德。 (顾晓辉)
我觉得主人公斯特凡很聪明,而且很勇敢,它竟然敢跑上火车。我想,如果我是一只老鼠,是绝对不可能去的。这本书还让我感受到了家是多么的温暖、幸福。也让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思考,在想到好处的同时也要想到坏处,只有自己去努力思考问题,才能把自己的脑子变得聪明,只有勇敢地去做有些事情,才能让一切有所改变。 (羌锂)
无论做什么,都要想一想再去做,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这就是我从《火车老鼠》这本书中得到的最大收获。 (顾今琳)
三、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以读促写
阅读、吸收民族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让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航灯。然而,我们也都非常清楚地知道,在阅读教学中,读得再多,没有质量的保证,也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读得再多,不能落实到写作能力的提高上,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我们必须精益求精,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并通过充分的练笔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真正提高。
第一,我们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示范,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首要要求,那就是“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保持协调一致,用心领悟。于是,我总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把自己在阅读中感受深刻的,有特点的或者知识性强的内容摘录下来,并汇集在一起,供其他学生阅读、查阅,而自己也从中收获了成功与快乐。到目前为止,我的孩子们都已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都认真地完成了至少一本的读书摘抄本。看着那一本本厚厚的摘抄本,读着上面认真娟秀的摘抄和感悟,我真的很欣慰。而我所呈现给孩子们的一大叠读书笔记本也让孩子们由衷地佩服。
第二,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阅读就是这个课堂中的明亮的“眼”,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让学生到阅读中去感受生活,无疑像是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一对对宽宽的翅膀,无时无处不在吸收、内化着知识。正如“新大纲”中所指出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中吸收了很多的知识,也感受到了更多的成就感。于是,在班级的“童话故事比赛”、“舞台剧表演”、“诗歌朗诵会”、“成语接龙比赛”等活动中,孩子们热情高涨,倍感收获的快乐。
当然,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提高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实现从“读”到“写”的飞跃。是呀,“写”才是读的最终目的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才能会写,有了读的量的积累,才会有写的质的飞跃。在充分鼓励学生多读多看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可以也必须给他们练笔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里放飞自己的涓涓细语。
于是,为了避免学生重新走进作文的恐怖天地,也为了能读到真正的清新小语,我在作文教学的传统中另辟了属于我的一方天地——每天课堂五分钟!是的,万事开头难,刚开始那段日子,我是丝毫不敢有不快的情绪流泻,因为我害怕会因此挫伤孩子们的作文积极性。每次课后批改时,我总是先提醒自己:肯定!肯定他们!肯定他们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渐渐地,每天的课堂五分钟成为了大家交流的好时间,苦思冥想的啃笔声变成了沙沙的书写声和轻轻的微笑声,空白干瘪的几个字变成了洋洋洒洒的抒情与感叹。有对上学途中所见的亲切描写,有对老师服饰改变的大胆评论,有对所读书刊的真情点评,更有对优美句段的深切记忆……一切,是那么的自然;一切,是那么的童真!
当然,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我清楚地知道,我们必须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构思出思路新颖、内容丰富的文章。于是,在课堂练笔进行到一定阶段,学生已能认可并喜欢上这种形式的时候,我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这种求异思维能力。我将原先的训练方法加以调整——变无题自由式为中心迸发式,通过巧妙的引导使每个学生能做到想得开、想得活、想得奇。
想得开,就是在某种思路的启发下想开去,达到求异的目的。如写《我的妈妈》,在布置的同时,我一语中的:“写妈妈,当然可以写妈妈的好思想、好品质,那能不能换个角度来写写妈妈的不足呢?”于是,思维之门打开了!
想得活,也就是思路灵活多样,不落窠臼。如写《零的启示》时,学生们思维活跃想得可真是令人佩服,说什么的都有,简直是让人大开眼界。
想得奇,也就是思路奇特,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如在我有意安排的练笔补写中,曾有过这样一段精彩。“我爸爸爱抽烟,常常把家里弄得烟雾弥漫,我……”很显然,在这个练笔中,学生写自己的烦恼、讨厌并不为过,但恰恰就有人写出了让人大吃一惊之笔:“……我却从不为这而恼火。……因为爸爸对工作实在太负责了,常常到深夜还没有休息,需要靠烟来提神。”瞧,如此妙笔,能不为之叹服吗?
当然,仅仅如此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利用孩子们好胜的心理,我还设计了一本“作文漂流本”,在各小队自由组队、自取队名的基础上每天安排一个孩子写日记,并在精心批改后择优诵读、发表(在教室美文栏中张贴)。在较好地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写作的指导,而最主要的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帮助他们加深体验。
春天,让我们走上田埂感受春的气息;风起,让我们走出教室感受风的洒脱;雨后,让我们漫步校园倾听草儿的细语;第一株花开,第一声春雷,第一片雪花,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每一个日落,每一次外出,每一点惊喜,都是我们笔下的激情……细致观察,一道永恒的彩虹!
“听到的忘记了,做过的记住了”,千句口头教诲不如躬身一行。调查家乡的环境,把视野引向社会,与“哭泣的变色河”同呼吸共命运;学做一天小主人,把生活当成游戏,与父母共同撑起家中爱的天地;和父母比比春游,更多的是感动,更多的是沉思……做中体验,其乐无穷。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像能创造另外一个世界,想像伴随着激动、新奇和快乐。“你有一个这样的小天地吗?”美丽的彩笔绘出童话的天地,想像中的小房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50年后的我”是那么的遥远,可又那么的令人向往,一个个梦想飞出了小小课堂;“瞧我设计的奥运村”一展大师手笔,足见国人智慧与才华……想像体验,新奇快乐。
说句良心话,参加这次《培养小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策略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是我从事课题研究以来觉得最快乐的一次。因为它是那么的实在,它是那么的可行,它又是那么的让人喜欢。和孩子们一起沉浸书海,和孩子们一起沐浴经典,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美文,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教室里如歌般美妙的读书声,品着孩子们如诗般真实的小美文,捧着小作家如笋般发表的“豆腐干”,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书香班级共创建,培养习惯乐读书,我心甘情愿的做着,我发自内心的笑着,我信心百倍的期待着!
【参考文献】
《共同拥有的20分钟》
《语文教学一剂不变的良方——读》
《朗读手册》
(本文获2010年度武进区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