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格拉底其人其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认识课文所讲的故事其实就是苏格拉底给他的弟子们所上的一堂生动精彩的课,初步感知这节课。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情节,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课前准备
课件。
一、导入
上这堂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句名言(出示: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指读评价再指读。
这句名言有个来历,这个来历能给人以启迪。(出示苏格拉底和弟子的故事)
你能说说现在的感受吗?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名言。
这堂课,老师将带你们做一次精神旅行,与2500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领略他的风采,去共享他的智慧,去摘取最大的麦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最大的麦穗》。(投影)板书课题,强调穗,师生共书写。
二、读书体验“把握机会”
1、经过课前的反复练习,你们一定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谁来展示一下?
2、评价:你很有自信!现代人就需要充满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好。请读第一节。(尽头 尽管)
3、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给学生提要求,既要让他们听得清,又要让他们记得住。那么,苏格拉底的话你会强调哪些字眼呢?大家都练一练,准备挑战这位同学。
4、(出示第一句话)多元解读:最大、只许进不许退、尽头。
5、弟子们怎么做,谁来展示第2~5节。评价:好在哪里?还有谁来评价一下?(评价:你不但听出了自己的理解,还听出了文字背后的含义)(出示苏格拉底的一段话,指读,说说什么叫洪钟?练读体会。)(埋头埋怨 似乎 似的))
6、苏格拉底看到弟子们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地走到麦地的尽头,他是怎样开导弟子们的呢?课文的第6节将留给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出示第六节)评价:重点字读准确了。还有人愿意读读吗?带着不同的理解,读出怎样的语气?还有不同的读法吗?(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缓慢沉重)
7、你们很诚实,也很勇敢。表面上看来:眼前的读书机会是老师给予的,实际上是你们自己争取得到的。希望你们今后能珍惜自己争取到的每一次的机会。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
8、课文还剩最后一节,读书机会只剩下一次了。如果你愿意抓住机会,就请你站起来展示自己的读书水平。
真不少,你们都是善于抓住机会的人!
三、读词,理解课文大意
1、读完课文,请读一读这个生词:麦垄。垄,形声字。什么叫麦垄?(投影)书写,注意笔顺。
请看三组词
①沉甸甸 颗粒饱满 指读正音 找出带有“沉甸甸”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意思。还可以用来形容心情,练句。这组词写什么?
②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你们发现什么?
③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你又发现什么?
2、你能串连以上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终致两手空空,如梦初醒的他们终于悟出一个道理: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
四、抓住重点,体会哲理
1、理想是必要的,现实也是必需的,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双赢,但是首先要抓住眼前的机会。
短短的时间,你们基本明白了文章的所讲的道理。接下来,如果你们能够潜心默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对话,一定能找到他教育学生的独到之处。(默读五分钟)用笔做好标记,写下你的看法。
2、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呢?老师愿意分享你们“发现”的喜悦。
(1)上课地点
(2)上课教材
(3)延伸出去想,仅仅是麦地可以当教室,麦穗当教材?
生活就是一本无字大书。哪里有广阔的天地,哪里就有丰富的知识。
(4)道理的获取:直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不是让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吗?
(5)你们注意到苏格拉底老师说的话了吗?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出示三句话。生读,教师点拨。
A.……这是提出的一个要求
B.……他对弟子们发出的警告
C.……这是他对学生的启发
是啊,苏格拉底在这堂课上虽然只讲了三句话,但他引得妙,点得精辟,他让弟子们懂得:人应该追求远大的[理想],但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6)初步解读人物:你认为苏格拉底是个怎样的人?
五、结尾点题,铺设下节课内容。
苏格拉底不光让弟子们懂得了道理,也让同学们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不愧是个大学者!
下节课,继续徜徉其间,品味大学者的每一句话,体会弟子们的感悟,理解麦穗背后的声音。
六、课堂练字
七、课堂作业
1、抄写苏格拉底说的三段话
2、习字册;
3、了解哲人苏格拉底,阅读相关小故事,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沉甸甸的麦穗 机会
抓住一穗 不失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