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游峰的扫路人(一)2014.3.13
郑陆中心小学:徐小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夷、褪、帚”等,理解字意并书写正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学习天游峰的写作方法并练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语言,感受天游峰的特点并学习作者描写天游峰的写作手法。
预习作业:
1.解释“精瘦”“褪色”“瘦削”“面色黝黑”
2.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课前画好山的图)
1.温暖的春风吹拂在脸上,柔和的春光照耀着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在我们眼前。(虽然今天春寒料峭,但依然止不住春姑娘的脚步。)春天来了,又是一个出去踏青游玩的好时光。今天,老师就把我外出游玩时看到的美景带到了课堂上,我们一起来欣赏。(PPT出示武夷山图片)
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PPT出现“武夷山”)
——注意“夷”的中间是一个“弓”字,一撇一捺要出头,教师示范写,讲解大字里面一张弓,本义指东方之人,是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把手拿出来自己书写一下(比划)。
2.有同学去过武夷山吗?武夷山给你的印象如何?
生交流。(预设:武夷山的第一险峰就是天游峰,板书:天游峰)
3.在这座高而险的天游峰上,有这样的一个人,他每天埋着头、弓着背,在山间的小路上来来回回地忙碌。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章武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
(板书:的扫路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认真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课文哪里写天游峰?哪里写扫路人呢?开始。
2.天游峰(1~2)扫路人(3~12)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12小节,找找哪里有对天游峰扫路人的外貌描写?
(1)PPT出示: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2)出示词语:精瘦 褪色 竹扫帚
——老师用红色标出来的这几个词语你都读对了吗?我请同学来读。
发现问题:读音+衣字旁,褪色(shǎi) 扫帚(zhou) 精瘦:(非常瘦)瘦得有精神
齐读词语
(3)PPT出示: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liang)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jiǒng)炯有神。
(4)出示词语:瘦削 面色黝黑 炯炯有神
——谁来读这组词。
“削”是多音字xiāo xuē
“黝”读音黝黑是怎样的黑?(专门/一般来形容皮肤)
字形“炯炯”中间只有一个“口”,(火字旁,火光明亮,炯炯专指目光明亮)说明人的眼睛怎么样?(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根据字形猜字义)
(5)区别精瘦和瘦削
精瘦:瘦得有精神。
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6)PPT出示: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jiǒng)炯有神。
——齐读外貌描写部分
(通过读这外貌描写,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人?)(朴实、辛劳、和善、精瘦的老人)
三、学习天游峰部分
1.作者章武来到武夷山,不仅认识了这位精瘦的扫路人,第一险峰天游峰同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默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 划一划,写一写
(1)回答,出示PPT: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①九百多级石梯
——列举了具体的数字,体现出武夷山的高。板书:具体的数字
——将“石阶”写成“石梯”,写出了石梯的陡、窄。
②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与自己的想象写出了天游峰的高、险。银丝可以换成铁丝、细线吗?(体会到石梯在云雾中的飘飘渺渺、若隐若现,比喻要有美感)板书:形象的比喻
——银丝、云雾、飘飘悠悠
(引读:石阶就像石梯那么窄、那么陡,所以才像银丝一样从空中飘下来;因为像银丝一样,所以在云雾中才飘飘悠悠,)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险吗?
生自己练习,指名朗读。
③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作者通过登上天游峰后喜悦的真实感受写出了天游峰的高、险。板书:真实的感受
④谁能体会到作者登上天游峰后激动的心情?试着读一读。
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提醒学生精彩的片段应该背诵积累)。
(2)学生回答,出示PPT: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列举了具体的数字,写出了天游峰的“高”。
(3)学生回答,出示PPT: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客们的行为写出了登天游峰时的不易,从而衬托出天游峰的“高”“险”的特点。
出示词语: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进行朗读(可让同桌互说解释或做动作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望而却步:却:停止、后退。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提醒解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就能理解整个词语。)
(4)PPT出示所有天游峰的描写。朗读指导,注意重点词语,读出天游峰特点。个别读,齐读。
4、作者很高明,他就是运用了具体的数字、形象的比喻以及游客(包括作者)真实的感受写出了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的特点。
四、小小练笔我能行(音乐配奏)
1.同学们,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胜地,它高而险。在我们的家乡常州,也有许多游览胜地。(PPT出示图片)
2.星期三,我们去了淹城公园,同学们一定游玩了许多游览设施,
你能否像作者一样用上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字、真实的感受描绘一下当时的情景吗?试试看,在小练笔上写一写。
3.学生交流。
五、质疑
课文题目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明明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为何还要写天游峰呢?(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又带给我们哪些启迪呢?)这些问题我们到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具体的数字 形象的比喻 真实的感受 (高、险)